(壹)、考點要求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考點闡釋
1、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鑒賞作品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還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
3、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誌、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表現技巧。
4、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指出局限性。
失誤分析
在高考考場,考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在於:
1、缺少對采分點的把握。比如:單個詞的鑒賞,由於沒有規範格式的約束,常常會丟失采分點,最常見的丟分在於:缺少作者情感的分析。
2、手法鑒賞題不知道從何下手,往往看到試卷壹片茫然,缺少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方法,其實大處記住抒情(直接、間接——借景抒情、托物言誌、借古抒情言誌)、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細節)方法,小處記住幾個常用手法(對比、襯托、動靜、虛實、想象、渲染、感官、色彩、正面側面描寫加修辭手法)即可,掌握了這些基本可以應對表現手法的大多題型。
3、情景鑒賞題中的“景“不細,往往比較粗,其實壹定要把景物概述具體,另外情感概括往往會忘記作者的內心感受,而只有作者對景物的態度。
4、風格特征類題型缺少舉例和例析,只有概括性的句子。不能證明自己的界定。
5、對壹些類別詩缺少總體把握,比如懷古詩、田園詩、邊塞詩的基本思想內容要清楚,心中有類別詩的主要思想內容的概括,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詩歌的類別來判斷詩歌的思想內容。
6、平時對詩歌的閱讀量較少,壹些常見的詩歌意象不是太了解,所以在完成考題時顯得手足無措。
第壹課時
重點突破之形象
考查重點
鑒賞詩歌形象的設題形式有:
1、感受詩歌的物象
2、描述詩歌畫面
3、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4、理解詩歌的情景
壹、典題導練
(壹)感受物象型
例1(09年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晚泊嶽陽 歐陽修
臥聞嶽陽城裏鐘,系舟嶽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壹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詩中有三處寫到“月”,請就此作簡要賞析。(6分)
考點鑒賞古代詩詞中的形象
試題解析
古詩往往通過寄情於物的方式,把內心的感情投射到客觀物象上,從而使客觀物象與詩人的主觀感情融為壹體,因此鑒賞詩歌的物象,應抓住詩中描寫物象的詩句,理解物象的特征,再賞析物象的表意效果。回答應包含三個要點:
1、寫的是什麽物象?2、最能體現物象處境的詞語是什麽?最能體現其品行的詞語是哪些?3、指出物象中蘊含的詩人的感情。
參考答案
第三句寫明月“來”懸空江,表現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為伴;第五句用擬人方法呈現靜夜“月弄清輝”的畫面,也為下句漁人歸家作引;第六句寫月光引領水上人伴著歌聲飛去歸家,帶出作者壹絲思鄉之情。
總結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模式常常是描繪意象+作者的情感。
(二)描述畫面型
例2、(09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 夔②
橋西壹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註]①石湖;南宋詩人範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範成大,這首詩約作於此時。
這首詩描繪了壹幅什麽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考點考查詩歌的形象的分析
試題解析此題意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對於景物,概括時要抓住意象,分析出意境的特點。答題步驟:第壹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淒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參考答案
描繪了壹幅山環水繞,村閣隱然,浮萍泛綠,藕花飄香的恬靜優雅的隱居風光圖。分別寫了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樓閣隱約,浮萍漂碧,藕花飄香。從視覺與嗅覺等角度渲染出閑適雅寂的石湖風景。
總結歸納
這首詩 (或哪壹聯)描寫了 (景、人、事、物),創設了 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的 (情感、理想、誌趣)。
(三)鑒賞人物型
例3、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註: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詩中陸鴻漸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從哪了兩個方面來刻畫這壹人物形象的?
考點考查詩歌的形象的分析
試題解析
對於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根據細節的作者的情感分析概括。解題思路:1.找出詩人描寫人物的有關詩句,分析形象,識別性質;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結合詩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義。格式:通過哪些細節,塑造了壹個什麽樣的人物形象。常見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詞語有:豪放瀟灑、鬥誌昂揚、寂寞惆悵、勇猛剽悍、幹練果決、情趣高雅、壯誌難酬、怡然自得、懷才不遇、安閑寧靜、零落漂泊等。答題步驟:1、明確指出是什麽形象;2、聯系詩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概括形象的意義(抒發了什麽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詩中的陸鴻漸是壹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陸鴻漸的高潔不俗。最後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壹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總結歸納
詩中塑造了 形象,(聯系詩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抒寫了 之情(概括形象的意義)
(四)理解情景型
例四、閱讀下面的曲詞,回答問題。(6分)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 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麽樣的景色?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考點考查詩歌的形象的分析
試題解析
古代詩歌創作講究含蓄。含蓄的壹個典型特點是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助景物描寫來抒發感情,它是高考考查的壹個重點。情景分析題,答題關鍵在把握景物的特點(哀傷、歡樂),再分析感情的內涵。答題分三步:第壹步指出景物特點,第二步指出情與景的關系,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內涵。
參考答案
通過“白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了因昔盛今衰引發的冷寂落寞之情。
總結歸納
詩歌描寫了 ( 景物、圖景的特點,用雙音節詞或表時令、季節的詞語) (景物、圖景)。通過對 的描寫(結合原詩具體分析景物的特點),表達(抒發)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二、強化訓練
第二課時
重點突破之語言
考查內容:
1、 考查詩中詞語(多為動詞、形容詞)的含義
2、 考查詩歌的煉字煉句
3、 考查詩歌的語言風格
壹、典題導練
(壹)煉字型
例5、(09年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 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
考點考查詩歌的語言的鑒賞
試題解析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解題的思路為:
(1)釋義析理:解釋該字在詩句中的語境義。
(2)還原畫面:結合詩歌的有關內容還原該字所描述的景象。
(3)抓住關鍵:要註意實詞中動詞、形容詞的新奇用法,也要體會虛詞中數詞、連詞、副詞的特別意味。
(4)明確重心:壹定要點明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在全篇結構上起著怎樣的作用。
答題步驟:第壹步,指出該字,或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二步,簡要分析: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什麽感情。
參考答案
“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總結歸納
煉字題常見的答題模式為:這個字的意思是 (或運用了什麽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形象(景色),烘托了什麽 意境,表達了 情感。
例6、(09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寄遠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
考點考查詩歌的語言的鑒賞
試題解析
作用題要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來組織答案,內容上要抓住意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結構上要抓關鍵詞在詩中的位置以及其作用。
參考答案
“悠悠”,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壹絲羈旅的孤獨。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準備,打下了鋪墊。
總結歸納
該詞在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和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兩方面結合。
(二)煉句型
例7、例(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壹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註①壹水:亦作“二水”。
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麽樣的感慨。
考點考查詩歌的語言的鑒賞
試題解析
“煉句”就是詩人精心提煉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詩中最富有藝術魅力,非常精確地表現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後人***鳴的句子。壹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詩歌是以具體的物象連綴來表情達意的,我們在賞析句子時,壹定要聯系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要善於從這些物象中概括基本內容,從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做概括題壹定要提煉,找出***性的內容進行抽象,不能照抄,不能簡單翻譯。答題時要分二步:第壹步找出概括對象的典型意象及特點,第二步抽出意象的***同特點加以概括。與上述各題不同的是,概括要求字數精煉,作為思維過程的第壹步就不要寫出來,只是在思考時要註意到即可。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抓住關鍵詞“吳宮、晉代”,可知寫的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時的情況。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壹水中分白鷺洲”,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可知寫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壹句是昔,後壹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抒發作者古今興亡盛衰之感。
參考答案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本題答案:這首詩頷聯(描寫了“吳宮花草,晉代衣冠”的衰敗景象,(第壹步))概括介紹了六朝古都(金陵、南京)昔盛今衰的史實。(第二步)頸聯(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 這些代表南京自然景色的詞語,(第壹步))描繪了金陵美麗的自然風光。前壹句是昔,後壹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寄寓作者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註意此題答案點較多,不能遺漏。)
總結歸納
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有時還可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溫馨提示:賞析古代詩歌,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解答這類題,要先分析所煉字、句在詩中的含義,再分析它的表現手法,最後分析它對表情達意的作用。
(三)體味風格型
例8、(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雞漫誌》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考點考查詩歌的語言的鑒賞
試題解析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壹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沈郁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
答題模式:①用壹兩個詞或壹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沈郁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總結歸納
這首詩的語言特點是 ,詩中的 句子體現出這種特點,表現了 思想感情。
例9、(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的問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壹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裏訊,逐客已無家。
註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鬥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誌存恢復。
壹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1)風格特征:沈郁悲愴或深沈凝重。(2)簡要分析:這首詩是把深沈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壹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沈郁、凝重的風格。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小結
第壹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壹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壹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壹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壹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壹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註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麽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壹)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 此詩寫於詩人經過“壹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壹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壹)。這是壹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麽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壹)。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1)用壹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壹),“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壹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麽字?為什麽?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妳認為它好在哪裏?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壹)。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壹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壹“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壹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麽?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壹個字或壹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麽?妳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麽?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壹)。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麽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壹句某壹聯發問。 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麽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麽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壹犁水足望年豐。 [註]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壹)(因為沒有什麽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註]冬至:二十四節氣之壹,唐朝時是壹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壹)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壹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壹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妳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註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壹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妳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壹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壹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壹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壹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壹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壹粒沙裏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註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註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壹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遊荷池上 楊萬裏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壹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麽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壹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壹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壹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壹)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淒怨低沈。(步驟二)後壹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壹)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麽就萬無壹失了。
/blog/static/364583982011313964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