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秋,汪壽華考入浙江第壹師範。受學校進步風氣的影響,他的思想立即發生了變化。在學校,汪壽華閱讀了大量《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他還和同學壹起組織了學生“書報賣團”,積極推銷以“鍛煉身心,改造社會”為宗旨的民族進步書刊。
1920年9月,余秀松介紹激進思想家汪壽華加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汪壽華加入中國* * *生產黨,作為遠東工人代表,赴莫斯科參加國際反帝同盟會議。
1925年初,汪壽華奉命從莫斯科回國,赴上海出席中國* * *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並作工人運動報告。
從1926年5月開始,作為上海地委軍事特委委員,多次發動上海各行業工人大規模罷工鬥爭,參與並領導了上海工人第壹次、第二次武裝起義。
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主持召開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聯席會議,總結了前兩次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認為上海區委領導前兩次起義力量不夠,決定組織專門委員會作為武裝起義的最高領導機關,開始積極準備第三次武裝起義。專委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擔任主任,主要成員有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尹寬、彭樹誌。汪壽華負責聯絡上海國民黨和各界人士反對北洋軍閥。
在第壹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期間,汪壽華作為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壹,與上海的國民黨要員和工商界人士廣泛接觸,開展統戰聯絡工作;在領導第二次武裝起義時,他反復強調:“我們的目標是對付軍閥,而不是資本家。”這時,為了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保證第三次起義的成功,汪壽華積極主動地廣泛接觸上海的國民黨人士、資產階級代表和“青洪幫”頭目,做他們的工作,向他們了解政治、軍事等各種消息,並及時向中央和上海區委報告。
1927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整個行動由專門委員會會議指揮,在緊急情況下,由羅亦農、周恩來、汪壽華和陳獨秀指揮。在整個起義期間,汪壽華、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全面指揮戰鬥,沒日沒夜的工作,讓他們兩眼通紅。同誌們勸他休息。他說,起義這麽緊張,工人兄弟都在和敵人戰鬥,我怎麽休息?說完,還繼續守在指揮部,密切關註工人糾察隊的最新情況。
起義之初,汪壽華派人到龍華要求北伐軍東路總司令白崇禧出兵配合工人起義,希望內外夾擊,消滅軍閥。但白崇禧已接到蔣介石的密令,按兵不動,企圖通過軍閥消滅工人武裝。汪壽華知道後非常生氣。如果他們不來,我們就自己來!經過28小時的浴血奮戰,起義軍終於消滅了敵人,占領了除租界以外的整個上海地區,起義勝利了。
起義勝利當天,四千多人參加的第二次市民代表會議在上海召開,選舉產生了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汪壽華當選為臨時市政府成員。後來,黨還決定羅亦農和汪壽華擔任市政府黨委委員。第二天,在市政府成員會議上,汪壽華解釋說,他決定接受總工會在第三次起義前提出的22條總的政治和經濟要求。3月28日1927區委主席團會議上,汪壽華還被任命為市勞動局局長。
起義勝利後的日子裏,上海到處都是慶祝的人群,群眾的革命熱情達到了頂峰。汪壽華的工作也更加緊張和繁忙。3月23日,他命令工人糾察隊協助北伐軍維持當地治安,同時通知除武裝糾察隊外的所有工人於24日復工。24日,上海市總工會遷至湖州會館,各工會代表和學生前來祝賀和慰問。汪壽華忙於接待。27日,在汪壽華的主持下,上海市總工會召開了全市職工代表大會,共有1000多名職工代表參加。會上,汪壽華匯報了起義的經過,提出了收復租界、消滅壹切反動派、武裝工人自衛、改善工人生活、發展整頓工會等17項任務。會議還選舉汪壽華等40名會員為上海市總工會執行委員。第二天,執委會選舉汪壽華為上海市總工會主席。此後,在汪壽華的領導下,上海工人運動迅速發展。到3月底,有502個工會,82萬會員。工人糾察隊經過整編,組建了14旅,2700人,配有20多挺機槍和4000多支步槍。
上海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和工會的日益壯大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恐慌。他們無視總工會的命令,阻止工人復工,並非法逮捕工人。汪壽華立即向英租界工貿部總經理愛德華和法國俘虜總檢察員法伊沃利提出強烈抗議,並限期給予答復。否則,復工的命令將被取消,總工會將再次罷工。由於汪壽華領導工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帝國主義被迫允許工人復工,並同意改善他們的待遇。汪壽華在工人中的威信進壹步提高了。
上海總工會有壹位財政官員,他與汪壽華是同鄉。壹天,這個人對汪壽華說:現在形勢這麽緊張,讓我們賺點錢吧!聽到這裏,汪壽華尖銳地問道:妳在說什麽?那人說:我們拿幾盒陰陽走吧。汪壽華生氣地說:妳是來革命的嗎?妳放下盒子,馬上離開這裏!那人只好絕望地離開了。
此時,蔣介石已暗中勾結青幫流氓黃、杜、,利用流氓冒充工人糾察隊進行詐騙勒索,嫁禍於工人糾察隊,並在社會上散布工人糾察隊要進攻租界的謠言。面對各種誹謗和挑釁,汪壽華領導上海總工會相繼采取了壹系列反制措施,揭穿了國民黨右派的陰謀和借口,表達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27日,汪壽華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面見蔣介石。在第二天的上海區委主席團會議上,汪壽華報告了他會見蔣介石的情況:我昨天會見了老蔣,我先送了他壹份禮物,但他沒有表揚上海工人。上海工人暴動我報道了壹點,他沒怎麽關註。蔣介石要求工會在外事上服從軍事當局的指揮,我沒有答復。
為了防患於未然,以汪壽華為首的上海市總工會也采取了壹系列措施。
1927 4月11日,杜邀請晚上到他家吃飯,向組織作了匯報。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等人建議汪壽華不要去。當時的工人糾察隊隊長顧建議,即使他去,也至少要帶壹個排。為了摸清敵人的底細,揭露敵人的陰謀,更好地團結工人對敵,汪壽華冷靜地說:我曾經對付過青紅幫流氓,為了黨和工人階級的利益,我寧願犧牲壹切。出於安全考慮,組織上決定由李陪同。快到杜宅的時候,叫李在瓦格路杜的住處附近等他。如果他在兩個小時內不出來,李就會出事,應該立即向組織匯報。進入杜宅後,被杜手下的打手瑞、高新寶、和葉卓山打昏後裝進麻袋,殘忍地活埋在滬西林峰橋。汪壽華死時只有26歲。
22年後,終於有人為這起血案付出代價,遭到報應。上海解放前夕,參與殺害的兇手瑞和高新寶相繼去世,杜逃往香港。另外兩個殺人犯馬祥生、葉卓山,於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被* * *生產黨逮捕,在楓林橋汪壽華被害地點舉行萬人公審大會。馬祥生和葉卓山被處決。遠在香港的杜在報紙上看到和葉卓山被處決的消息,不久也在香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