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前兩句,讀者可以看做是壹幅清明煙雨圖。清明本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人們多出來祭祖踏青。詩篇中第壹句就講述壹位孤獨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紛紛”的天氣。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節原本是全家人掃墓的日子,是親情色彩濃郁的日子,但他獨身趕路,又被雨淋濕,無處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淒迷紛亂了。“欲斷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寫的淋漓盡致。能不能找個酒館,喝點酒,避避雨,暖暖身子?於是讀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壹個牧童詢問,牧童招手壹指,用比答話還要明確的手勢,指向遠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開放的飄落的杏花林的後面,隱隱約約是個小村莊,就從那裏,似乎已經飄出了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