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這句詩句是什麽意思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這句詩句是什麽意思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這句詩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意思是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壹只小船從西邊落日的地方悠悠駛來。

作品原文:

《望天門山》

李白〔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白話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滾滾東流到這裏,又回旋向北流去。

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壹只小船從西邊落日的地方悠悠駛來。

詞句註釋: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遊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壹作“直北”。回:回漩,回轉。指這壹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湧。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作品賞析:

“望”字統領全詩

這是壹首江行寫景的七絕詩,題為“望天門山”,可見作為描寫對象的天門山風光,系詩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詩在“望”字統領下展開,“天門”之山形水色融為壹體,雄奇壯偉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詩人身在船上,眼望兩岸青山,有船不動而山在動的錯覺,故寫出“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遠來的孤帆,頗富情趣。

山水互為映襯

詩中的山水是緊密關聯,互為映襯的。楚江浩蕩,似乎把“天門”沖“開”,而“天門中斷”使楚江得以奔騰而出。天門兩峰橫夾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門。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連,景象壯觀。“碧水東流”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門而回旋,山為水開,水為山回,互為制約,又融為了壹體。“相對出”的“兩岸青山”,與水中的“孤帆壹片”,點面結合,動靜相襯,構成壹幅完整而動人的畫面。通覽全詩,山形水勢,或合說,或分寫,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關,互映互襯,展現出了極為宏闊壯觀的景象。

創作背景:

《望天門山》是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