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出自明代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釋義:
全身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盡管現在戰亂結束了,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在風雨中,梨花落盡了,寒食節也過去了,清明掃墓的時候,有幾戶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
2、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出自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 / 征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釋義:
年年歲歲戍守金河保衛玉關,日日夜夜揮舞馬鞭手握刀環。時屆暮春白雪飄飛歸來塞外,萬裏奔波渡過黃河繞過黑山。
3、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出自明代戚繼光的《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壹作:邊月)
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多是 壹作:都是)
釋義:
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邊關的花草都笑我這壹生總在奔波。壹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4、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出自唐代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釋義: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輪臺九月整夜裏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鬥,狂風吹得鬥大亂石滿地走。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征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裏也不脫,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馬毛掛著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5、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出塞二首》
其壹: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裏金刀血未幹。
釋義:
其壹: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出關萬裏去參加遠征的人都還未回還。倘若曾經能夠抵禦外敵的名將還在,絕不會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其二: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駿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淒寒的月色。城頭上的戰鼓聲還在曠野裏震蕩回響,將軍刀匣裏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