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查到點:
那是八十年代的壹個冬夜,原籍湖南衡陽離鄉別井四十年的臺灣詩人洛夫,忽來長途電話給李元洛。當晚適逢停電,李元洛在匆忙中點燃來歷不明的半支紅燭,在燭影搖紅中,洛夫詢問湖南是否下雪,因為他已多年沒有重溫過故鄉的雪了,李元洛告訴他故鄉正大雪紛飛,而自己正燃點壹支紅燭和他對話。今夕復何夕?***此燈燭光!洛夫靈感忽至,說要贈李壹首長詩,題目也已想好。那就是隨後完成的《湖南大雪——贈長沙李元洛》。
兩個“雪落無聲”中的十個警句,足見洛夫的詩歌語言的張力。在動靜、明暗、古今的對立中,以尋求出壹種對抗和消解。街衢與路燈,壹暗壹明的對比;泥土與樹根,壹埋壹長的包容;鳥雀與翅膀,壹停壹飛的映襯;寺廟與鐘聲,壹寂壹鳴的對抗。還有春天與種籽、肢體與血液、書籍與詩句、歷史和時間、世界和妳我……都是在主客體之間對抗之後的消融。而這種表達效果撼人心魄,讓讀者讀後余味無窮。其實,詩人寫這種對比,主要是以動寫靜,以歷史襯托現實,從而無聲地訴說也讓讀者覺得詩人的確“出手不凡”。“大地不語,具有無窮的力量;江山無言凝聚著永恒的呼喚”[2]《湖南大雪》中的靜寂,是壹種“無言之美”,德國哲學家萊辛在總結古希臘的雕塑拉奧孔時,提出了“靜穆的偉大”,中國美學大師朱光潛也說最高境界的美就是靜穆。詩人在寫悄然飄揚的湖南大雪,是在“激動不安”的心情下寫的,因為詩人的那顆灼熱的中華詩心,與故國緊緊連在壹起的。
我覺得妳應該結合全詩來看 全詩賞析網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