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杭州小學生寫的詩在網上火了,人們紛紛為這些充滿童趣的孩子的詩歌點贊。盡管有些網絡媒體在轉載時,故意調侃“好汙”“方了”之類,也有個別網友說壹邊紅著臉重讀了好幾遍。但看網友的評論,絕大多數網友都在簡單欣賞著童詩的美好。
這種單純對童詩的欣賞,讓我聯想起了兩件事情:壹件是,前不久樂清市虹橋鎮第壹小學五(5)班學生萬奕含的這首名為《秘密》的小詩在網絡上走紅,引發眾多網友***鳴;另壹件事情是,去年壹位叫梁勝傑的的9歲男孩寫詩“媽媽很賤我愛她”走紅網絡,這位孩子還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系列萌詩。同樣是寫詩,但在筆者眼裏,卻高低立判,前者是,兩年前的詩歌無意間走紅網絡,後者卻是父母逼迫之下取得的“成功”。在功利的影響下,如何保證孩子們單純地去寫詩,真的很重要。
每壹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每壹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在孩子簡單的思維中,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驚喜,也充滿了童言童語。其中有壹小部分孩子,有機會將這些有意思的話記了下來,於是,便成為了網上備受歡迎的詩歌。不為功名的流露與不去刻意的培養的態度是可貴的,是值得人們點贊和學習的。
長時間以來,人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下,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在這種功利思想影響下,好多父母天天盯著孩子研究,乃至於孩子能背壹首詩了,父母就覺得孩子會成為作家;而看到自己的孩子對音律很有感覺,於是就夢想自己的孩子成為明星……在這壹思維影響下,很多孩子就被刻意培養了起來,不管孩子是否真喜歡這樣,而更有甚者,壹些父母又把孩子當成了家族的希望。於是,便出現了那麽多“小大人”“小明星”,說著不符合自己年齡的話,唱著不適合自己年齡的歌,寫著不適合自己年齡寫的詩。
實際上,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多數人的孩子在將來都是壹個普通人。因此,最科學和合理的做法是,每對父母都應該將自己的孩子當作普通人來培養,看到孩子寫出有意思的詩,自己樂呵壹下,或者分享給朋友樂呵壹下就可以了。萬萬不該的是,趁機就想讓孩子借機出位,博取名聲。
值得稱贊的是,最近發生的這些小學生詩人事件,家長們還有媒體都很理性,只是簡單去欣賞小學生們詩歌的美好,沒有借機去打擾他們的成長,也沒有父母趁機就將孩子推向幕前。但願更多的人都能夠在教育上去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