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興的結構是:比(左右結構)興(上下結構)。拼音是:bǐxīng。註音是:ㄅ壹ˇㄒ壹ㄥ。
比興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中國古典詩歌創作傳統的兩種表現手法。
二、引證解釋
⒈《詩》六義中“比”和“興”的並稱。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比興”為中國古典詩歌創作傳統的兩種表現手法。參閱《詩大序》、宋朱熹《詩集傳》。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比興》:“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虬龍以喻君子,雲_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唐劉知幾《史通·敘事》:“昔文章既作,比興由生。鳥獸以媲賢愚,草木以方男女。詩人騷客,言之備矣。”唐劉知幾《雜說上》:“然自古設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薰_、榮枯、貞脆而已。”⒉指創作詩歌。引宋王安石《甘露歌》詞:“盡日含毫難比興,都無色可並。”清顧炎武《與人書》:“起八代之衰,而樹千秋之業,非明公其誰與歸!當不僅流連比興,傳播藝林,為斯文之盛事矣。”
三、國語詞典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征的效果。興,寄托,為觸景生情,因事寄興,有暗示的效果。比、興為詩經六義中的兩類,古代儒者認為這兩種手法便於描寫和反映現實,並適合於表現社會政治內容。
四、網絡解釋
比興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對此,宋代朱熹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與“興”常常連用。
關於比興的詩詞
《甘露歌·盡日含毫難比興》《彥升索春暉亭詩予昔登亭上見凡賦詩率比興於》
關於比興的詩句
風雅比興外索其風雅比興人間比興復
關於比興的成語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比劃劃比比皆然阿黨比周興興頭頭
關於比興的詞語
阿黨比周比物連類比物此誌比年不登比物假事比肩系踵比翼鳥
關於比興的造句
1、周壹至周五終於過了!我為之感嘆。周末總算來了!我無比興奮。朋友,在這周末的日子裏,我用真誠的心祝妳心情擁有快樂,出入永遠平安。
2、用典作為比興之壹種,常常會給讀者洄溯典源、猜詳每個詞所包含的隱喻帶來某種難度,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將壹種隱喻性思考附麗於整個閱讀過程。
3、采用比興寫景述事,以抒發感情。
4、少女顫顫巍巍,眼淚水兒順著潔白臉頰噴湧而出,她全身都洋溢出了無比興奮的表情。
5、張朝陽直了直身子,無比緊張又無比興奮地把創衛工作會議精神向全體班子成員做了轉述。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比興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