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於《孟子·盡心上》。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華民族對山嶽的崇拜自古有之。華夏名山,或以秀或以奇或以險著稱,唯泰山以其厚重,安萬民之心,壯英雄之誌。泰山既有群峰拱岱、瀑布鳴流般氣勢磅礴的自然景觀,以拔地通天之勢雄立於東方;又可前瞻孔孟故裏,擁_魯文化之盛,以其厚重的歷史稱譽古今。泰山古稱“岱山”“岱宗”。《風俗通》雲:“泰山之尊,壹日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易曰:“天地交泰。”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是與天日最接近的,故以“泰”命名此山,將其視為天地相交之處、溝通人天之處。泰山因此享有“五嶽獨尊”的美譽。《泰山誌·序》如此贊譽泰山的悠久歷史文明:“善莫大於泰山,史亦莫古於泰山。”泰山的文化史幾乎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同齡。從《孟子·盡心上》對孔子的贊譽“登泰山而小天下”,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杜甫登臨泰山“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句,再到我們熟知的成語及典故如“人心齊,泰山移”“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北鬥”“穩如泰山”等等,泰山逐漸演化成為中國的“國山”。泰山文化的魅力離不開其獨特的包容性,而這在中外名山中絕無僅有。早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齊魯就成為當時的文化中心,以後歷經奴隸制社會、春秋戰國、秦漢魏晉,綿延至唐宋元明清,到中國的近現代,壹直是文化的發祥地和集散地,幾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可以在泰山找到存在的蹤跡。泰山不僅有自己的地方宗教信仰——泰山神文化,而且還是以佛道儒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存之地。泰山的宗教布局基本以道教為主,從山下的岱廟、王母池,紅門附近的紅門宮、壹天門、鬥母宮,壹直到山頂的碧霞元君祠,無不充斥著道教文化的蹤跡。泰山距離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曲阜只有幾十公裏。如今泰山上還有許多孔子在泰山活動的遺跡和傳說。從“泰山巖巖,魯幫所瞻”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再到《臨終歌》:“泰山其頹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孔子與泰山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此還產生“孔子聖中之泰山,泰山嶽中之孔子”,將孔子比作泰山之說。佛教也在泰山生根,佛教諸寺供奉釋迦牟尼、彌勒、觀音、羅漢等,雖然寺廟位置偏僻,香火不是很盛,卻也自成壹格。可見,泰山真實再現了儒釋道三教***生的奇觀。 來源《新高考.語文學習》高壹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