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了解壹下什麽是賦比興,對基礎知識做壹個了解:
第壹我們來說說什麽是"興"?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興”也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那麽“比”呢?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雕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最後,來說說賦
“賦”:“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秦風·無衣》就是壹首賦體詩。詩歌句式大同小異,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士們***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詩意層進中表現戰士崇高的內心世界。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12小題選用《周南·芣苢》,直接考查此詩使用了賦、比、興中的哪種藝術手法,還考查了重章疊句的手法,這在下節中會談到。此外還有對《詩經》內容的考查。如: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 ⑦之。
註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氣助詞,無實義。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 :把衣襟掖在腰間裝物。
(1)《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
(3)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妳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什麽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
參考答案:(1)賦。(2)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的。(3)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壹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比”就是打比方,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如《魏風·碩鼠》用令人憎惡的老鼠比喻統治者的不講禮儀,貪婪可惡。《衛風·氓》用桑樹由繁盛到雕落比喻容貌由盛而衰。“興”就是先說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常用於壹首詩或壹節詩的開頭,同內容有壹定聯系。如《氓》第三、四章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起興,用桑葉由嫩綠變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痛苦。《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使人從桃花盛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形象性和生動性都大大加強,富有韻味和節奏。比興手法很有可能成為以後高考新的考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