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裏瀧,其旖旎的風光如壹首清新的詩,壹幅淡雅的畫;又象壹條歷史的長河,包孕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故富春江七裏瀧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為主要特色
歷史: 富春江下切中生代火山巖,形成長達24公裏的著名七裏瀧峽谷。兩岸巖石陡立,層巒疊嶂,山水相映,景色秀麗。1969年在七裏瀧峽谷建成富春江大型水庫和發電站。富春江由北支新安江和南支蘭江在建德縣梅城匯合而成。新安江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境內。蘭江由來自浙江省中部的金華江和來自浙贛、浙皖邊界山區的衢江匯合而成。富春江水系很早就是杭州、上海通向浙江內地、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東北部的重要水道。 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為浙江省壹黃金旅遊線路,新安江、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遊。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縣;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市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壹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壹個重要風景區。 1982年,富春江作為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這壹段風景區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
醉美富春江作文什麽寫人謂“:桂林山水甲天下。
”可又有幾人知道富春江的景色也十分美麗呢?這也難怪,誰叫它們的宣傳力道不大呢!如果妳要到富春江旅遊,最好是坐船,這或許能讓妳體會詩人吳均當時遊覽富春江的心情,說不定還會吟出壹首詩來,流傳千古。
富春江的水是青白色的,十分清澈,遊魚細石都看得十分清楚。
其實這裏本是壹個捕魚的好地方,怎奈為了生態平衡這個問題 *** 進行了嚴加看管,否則這裏將會成為魚兒的“墓地”;富春江的江水也不會那麽清澈,都說 *** 的政策好啊!看來還壹點沒錯。
這裏的水急,不比壹般江裏的靜水。
異水是富春江的壹大特點,它的另壹大特點是奇山。
山的奇特之處在於高、多、雄奇。
在兩岸的高山上的樹也不甘示弱,它們憑借高峻的形勢和頑強的意誌努力向上爬,想將高山比下去。
這裏的山多得數不勝數,人們壹望見了,就覺得這裏的山十分多,要過去肯定要費壹段時間。
記得《山峽》裏有壹句話“: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其實用這三句話來形容富春江的山高、山多、水長再好不過了。
而且,再這裏不僅只有猿鳴而已,還有鳥叫、蟬鳴等等,動物多得數不勝數。
這些雄奇的山峰之間好像有壹股霸氣,有的人看了山群之後便隱居在山中常伴山群;有的人看了山群之後,他們那壹顆急著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息下來。
由於這裏山高樹多的原因,人們在江面上很難見到太陽,只是有時可以看見陽光而已
與朱元思書 文章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哪些景物我的作文老師默默地在教育崗位上耕耘了幾十個年頭,她把自己的壹生無私地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他的學生……她,是偉大的. 記得那是壹年前的壹個夏天,我們正等著老師來上課,忽然,窗外壹個霹靂打破了夏日的沈寂,剎時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如黑鍋似的天越壓越沈,仿佛快要掉下來了,又壹聲巨響,"黑鍋"被劃破,暴雨如瀑布般傾泄而下.雨點像子彈般射向大地……看著這暴雨如註的天氣,大家都說:"老師肯定不會來了."於是,我們個個垂頭喪氣地拿起書來自學.不壹會,老師竟冒著雨來了,頓時,教室裏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對不起,今天我遲到了,妳們能原諒我嗎 "望著老師濕淋淋的頭發,那被雨水淋濕的衣衫,激動,熱愛……壹股腦湧上了我的心頭.老師拿出課本,給我們講起課來.她那可親的面孔微笑著;那親切的聲音如母親般給我們溫暖……窗外大雨瓢潑,而教室裏卻到處充滿了溫欣……四五年來,老師幾年如壹日,從沒給我們缺過半節課.這,就是我們的老師,壹個對工作盡職盡責的老師,壹個偉大切又平凡的老師! 老師不僅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學生也體貼入微,如同自己的親生子女般疼愛……
根據《與朱元思書》寫壹篇作文題目是《雄奇秀麗的富春江》,描寫畫...美麗的富春江如果風有顏色,如果煙有光芒,或許,它們都是明凈的,像是白晝裏的月光。
在風語低回,雲霧縈繞中穿行,妳也許會愛上兩岸的蒼翠峰巒;在煙波無憂,碧水澄明中擡首,妳也許會愛上碧遠的蒼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蒼翠深遠,壹色的深青淺碧,這樣的天,這樣的山,誰能說更偏愛誰壹點呢?在富陽與桐廬的壹百多裏水路上,竟然就讓我邂逅了這樣的奇景。
潑墨是絕世好畫,成曲是天籟之音,這樣的山水,真是天下奇絕啊。
在行舟上低首,只見滿目的碧色,蕩開層層輕波。
這樣壹方碧色的硯,研了滿滿的墨,等著妳胸中無處可發的贊嘆,用千丈的深度來書寫。
妳看那壹尾尾的魚,壹粒粒的石,都爭先恐後的想讓妳看清楚,記住這裏每壹點微小的美。
銀浪如鱗,湍流勝箭,心好像突然就輕了,輕的可以飛起來。
我借著這欲飛的心,極目遠眺。
兩岸的高山,寒松蒼翠疊枝,參差陰翳,競相爭高。
重巒疊嶂,直指向天,鷹飛幾不可度。
如詩如畫,如曲如歌。
不要怪自然中沒有琴弦;泉水彈奏石的清韻,善鳴的鳥嚶嚶放歌,難道不是天地絕響?更不必說山中的蟬鳴無窮,猿啼千轉了。
在這繁蕪迷眼的世間裏,還有這樣的地方嗎?想必熱衷於官場經濟人情世故的人們,來到這裏,都會忘憂流連啊。
看來這樣的山水,這樣不沾紅塵的山水,必然是有守護的。
那些蒼茂的樹木伸出枝條,將這山水隱蔽起來,只有陽光偷偷地從隙縫中露出頭來,照亮這壹江碧色,賞玩這珍藏的美麗。
參考資料:
譯文 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
讓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任憑它或東或西。
從富陽到桐廬,壹百來裏水路,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壹無二。
江水全都呈現出壹片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
遊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於飛箭,洶湧的江浪勢如奔馬。
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
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
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
泉水沖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此和鳴,織成嚶嚶的諧美旋律。
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
在仕途上鷹壹般沖天直上的人,望壹眼這麽美的峰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於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壹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橫斜的樹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壹些光斑。
鑒賞 "山川之美,古來***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為今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壹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目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
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辭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嘆為觀止。
壹、意境美 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我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
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壹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遊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壹覽無余。
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壹瀉千裏,使人感到驚心動魄。
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壹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特的山"。
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
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叠嶂。
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
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壹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壹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
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
山外雖然晴光萬裏,山中卻別有景象。
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蔭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
這壹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壹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壹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發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二、誌趣美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誌的語言很少。
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誌趣、高潔的情懷。
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壹句中,感受到壹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
更令人贊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誌趣,既不同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壹種對輕松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向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贊。
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壹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三、語言美 駢文是壹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均是南朝知名駢文家,其代表作《與朱元思書》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
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並於文章後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
但本文又有異於當時壹般的駢文,它在壹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
其壹,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壹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脫;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於壹般散文( 尤其是第壹節),後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 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壹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鳶飛戾天...
鸛山公園四季的景色(作文 )鸛山公園,座落於富陽市城東的富春江畔,它可是富陽市最早的壹座公園。
不但美,還很有名。
竟然是富陽市最早的壹座公園,即美又有名,我當然要去見識見識啦。
於是壹天我踏上了遊鸛山公園之旅。
到了鸛山,我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
媽媽跟了上來,我和媽媽手牽著手悠閑地走在山路上。
媽媽告訴我說:“春江第壹樓,這是鸛山標誌性建築“春江第壹檔”,它青墻黛瓦,飛檐翹角,被古人稱之為“前樓如畫俯山根”。
”“哦!原來是這樣!”我說。
往裏走,撲入眼簾的是茂盛的翠綠的樹木。
密密的樹木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真像壹個樹木茂密的大森林。
山上也正開花,這兒壹叢,那兒壹簇,很不少。
各色的花,再加上或濃或淡的綠,眼前壹片明艷。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山頂上。
我往下望,竟是美麗的富春江!原來,鸛山三面環水,山水相映,前面就是美麗的富春江。
我不經贊嘆:“鸛山果然名不虛傳!讓人如癡如醉!”鸛山如此美麗,怎麽能不讓我們流連忘返呢?
寫出喜歡富春江的理由,簡短壹點,不要太多字 謝謝富春江兩岸青山,山為水鑄情,滿目蔥翠;壹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繞水生.群峰擁翠,為旅遊風光中少見.富春江以水系為主體,融合眾多飛瀑、雄奇巖峰、古老村落綴成壹組風光旅遊帶,可謂“水碧山青畫不如.”來這裏旅遊,既可登山攬勝,又可泛舟蕩遊.南朝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日:“風煙俱凈,天下***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唐朝韋莊稱富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見,富春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早已為世人所熟知的勝景了.流貫桐廬境內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改寫與朱元思書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以水色佳麗著稱於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
這條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帶,尤以桐廬境段最為秀麗。
古人雲:“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清美。
”上遊七裏瀧, 水如染,山如削, 峰緊緊流窄,鳶飛魚躍,稱“富春江小三峽”。
自嚴子陵釣臺至窄溪,江流寬闊,兩岸綠樹煙花,小橋流水,山莊錯落,更兼有嚴子陵釣臺、大奇山、白雲源、桐君山、天子崗等名勝古跡點綴其間,宛如壹幅幅絢麗的畫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無論是“日出江花紅勝火,零星來江水綠如藍”的艷春、“兩岸綠樹凝滴翠”、“翠色隨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壹江流碧玉、兩岸點紅霜”的秋色,都有壹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諸山皓然”、“寒江獨釣”的冬天,也有耐人尋味的底蘊 . 富春江,全長110公裏,壹頭連著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西湖,壹頭連著人稱“歸來不看嶽”的安徽黃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麽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和那曠古悠遠的歷史遺跡 綴連成片,相映成輝,有人贊美富春江“攬天下奇景於壹身”,這也許有些誇張,但人們稱她為中國的黃金旅遊線卻並非過譽…… 富春江分上下兩段。
從杭州的聞家堰到桐廬為下段,稱富春江下遊,從桐廬到建德梅城為上段,稱富春江上遊,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壹段。
兩岸青山,山為水鑄情,滿目蔥翠;壹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繞水生。
群峰擁翠,為旅遊風光中少見。
富春江以水系為主體,融合眾多飛瀑、雄奇巖峰 、古老村落綴成壹組風光旅遊帶,可謂“水碧山青畫不如。
”來這裏旅遊,既可登山攬勝,又可泛舟蕩遊。
古人是怎樣描繪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勝詩集》壹書中就摘錄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間的1003人,吟詠富春江山水的詩詞就達2000余首。
其中南朝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日:“風煙俱凈,天下***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唐朝韋莊稱富 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見,富春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早已為世人所熟知的勝景了。
流貫桐廬境內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獨絕。
遙望當年,元代畫壇四大家之壹的黃公望隱居富春,費時數年繪制了壹幅“富春山居圖”。
這幅歷史名作飽經滄桑,差壹點被當成富人的殉葬品化為灰燼。
如今這燒為兩段的畫卷,分藏在大陸和臺灣的博物館中。
把《與朱元思書》改寫成記敘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寫作特點可從表達方式、結構特點、修辭方法等方面入手。
語言特色可從詞語、句式等方面入手 。
另外,詩歌還可以從音韻、節奏等方面考慮。
1、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直接寫明月的詩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詞句是: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從“隔千裏兮***明月”演化而來的,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詞中\"此事古難全\"裏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2、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本詩中寫北方邊地風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起承上啟下過度作用的詩句是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與朱元思書》壹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
同時,也表現出他沈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
第壹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壹路上的奇山異水:風煙俱凈,天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 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寫了 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誌趣: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3、.歐陽修《醉 翁 亭 記》中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為後人傳誦最多的壹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中作者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文中作者描繪四時之景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樂。
表達作者復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4.範仲淹《嶽陽樓記》中,作者用“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
為人應心胸豁達,切勿患得患失,就如範 仲 淹在《嶽 陽樓 記》中所寫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惟有如此,方可成就壹番事業。
文中表現作者遠大抱負的名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沈璧; 文中範仲淹贊揚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從空間角度描寫嶽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從時間角度描寫嶽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妳能想到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
(用《嶽陽樓記》中原句答) 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與“退”分別指: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
5、.陶淵明的《飲酒》:表明詩人決意擺脫塵世的幹擾,過閑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飲酒》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誌向,其中表現他優遊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的《飲酒》壹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壹句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
我的家鄉是緊鄰“人間天堂”杭州西側,位於浙江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75公裏,被稱為杭州後花園——桐廬。
桐廬因藥祖桐君老人在此結廬煉丹而得名,更因是東漢名士嚴子陵在此地隱居而名揚天下。
桐廬是江南的壹座古城,境內錦峰秀嶺,洞奇石美,以山、水、林、洞為特色,既可尋勝訪古,縱情山水,又可體驗鄉村風情、田園樂趣。
更有“天下獨絕”的富春江、天目溪,如碧玉飄帶縈繞縣境,山青水秀,勝跡處處,宋朝詩人範仲淹贊桐廬為“瀟灑桐廬”。
桐廬是壹座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瀟灑桐廬,山水福地”的獨特魅力正不斷呈現,以厚重而又輕靈的城市特質“瀟灑”,以強勁的經濟活力和實力,緊緊勾住了域外眾生的心神和眼球!在桐廬,妳隨處都可以瀟灑,可以去攀桐君山,祭拜中藥鼻祖、祈求健康;可以去看江南古鎮,欣賞明清建築的精美;可以去尋瑤琳仙境,探索全國諸洞之冠的由來;可以去鉆垂雲通天河,壹探地下長河的神秘;可以去遊琴溪香谷,尋覓唐朝狀元的遺蹤;可以去住畬鄉農家樂,飲瑪瑙般的紅曲酒,品美味的農家土菜,嘗時令的春江魚鮮。
桐廬是壹座美麗富饒的城市,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縈繞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間,水綠如鋪,鋪出了瀟瀟灑灑美桐廬。
這條江直入桐廬城中,將壹城分為江南、江北。
住在兩岸,視線極為開闊,極目遠眺,近水遠山,煙波層巒,其靜,其清,其秀,其美,給人塵慮盡滌的感染。
美麗富饒的桐廬,寬闊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夜幕降臨,路上五彩的華燈與川流不息的車燈、亦真亦幻的霓虹燈交相輝映,無不透著城市的繁榮。
碧水在山嶺間曼舞,綠色在城市間鋪陳。
在這個商業味道濃厚的時代,富裕的桐廬不改本色,她仍然是個“好風吹縐壹池綠,白鳥點破千山青”的好去處,且山更綠、水更清,更多了份“魚稻鄉中樂歲豐”的現代都市的繁榮。
桐廬是壹座真正的魅力所在的城市,是以文明文化為重點,建設崇文尚德的人文桐廬。
瀟灑桐廬擁有著璀璨的文化,然而,要讓瀟灑桐廬更加被人喜歡、被人眷戀、被人向往,必須融入人文、凝聚人文、彰顯人文。
人文是特色,人文是情調,人文是質地,人文是根基。
壹個“形神兼備”的城市必然魅力四射,對內產生強大凝聚力,對外形成強大吸引力,並融合為壹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相信不久的將來,桐廬將成為人文積澱深厚、山水風光獨絕而充滿活力的魅力之城,使在這裏休養生息的百姓,生活更具品質更加瀟灑。
桐廬是壹座和諧美麗的城市,空氣清新,每天清晨醒來,壹手揉著迷朦的睡眼,壹手拉開窗簾推開窗戶,映入眼簾的是富春江的山水美景,吹著習習清風,迎風深吸壹口新鮮的空氣,仿佛能嗅到濃郁的負氧離子的氣息。
晨練的人們,在平曠的新城中心廣場打拳,起舞。
那草地、花樹,也詩意的在綠蔭下蕩漾含笑。
最愜意的就是站在富春江二橋,看橋下壹江碧水,瀲灩隨波千萬裏。
那青藍,如同畫片上的珂羅版色彩,壹色沒有兩樣。
江面上點綴著幾片帆影,恍惚能聽到船家咿呀柔櫓的聲音。
靠在橋欄上看街上有著四季分明、賞心悅目的景致。
春天,高大的行道樹抽出新葉,滿目蔥翠;夏天,兩旁的樹枝相互交錯,綠蔭華蓋,壹路走過清涼無比;秋天,落葉紛飛,滿地金黃;冬天,雪花掛滿枝頭,銀裝素裹,純潔可人。
晚飯過後去江濱公園散散步,跳跳舞,看看水上娛樂,悠然自得。
如果有興趣,夜遊壹下美麗的富春江,踏上遊船,四處眺望,憑欄伏憩,吹著江風,賞著夜景,好生悠閑。
看著那些依山傍水的參差樓房紛紛亮起燈光,驕傲地聳立在映得五彩斑斕的江水上,宛若仙人的居所般瑰麗。
妳會情不自禁的感嘆,啊!瀟灑桐廬!妳是壹座滿目青翠的山水新城;妳是壹處山水福地;妳是人居佳境。
我愛我的家鄉——桐廬。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富春江的歷史以及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