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梅蘭竹松的象征意義

梅蘭竹松的象征意義

問題壹:松.梅竹蘭各象征什麽 松四季常青,它質樸、莊重的個性給人以祥和持重的感覺。它生機盎然,追求陽光,有壹股文天祥《正氣歌》所雲“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的浩然之氣。而震蕩山谷的松濤聲,讓人感受到壹種堅毅和持久。古人以歲寒比喻亂世,松柏比喻君子。何晏說:“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茍容也。”指君子的品格就如同松柏壹樣,雖身處亂世逆境,但不為物惑,不改初衷,始終道心堅定。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征。竹子不怕寒冷,也不懼炎熱,冷熱起伏,只會使它顯的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劍拔十尋,枝摩蒼天。人們把竹人格化,以竹比德,身體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文人們寫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淩雲更虛心”。把竹子的清雅比為君子的文明有禮,貞潔視為自尊自愛,心空表現為寬容、虛懷若谷等,這些都是古代君子具備的基本品質。

梅開在百花之先,歷經嚴寒,報送春訊,被譽為“東風第壹枝”。人們欽佩它堅強高潔的品格,“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它誌向高遠,卻淡泊寧靜,香飄人間,“清氣滿乾坤”。它不隨波逐流,始終保持潔凈的身心,喚醒萬芳迎接春天的到來。梅花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給人以立誌奮進的鼓舞,使人看到希望,看到春天的無限生機。

松、竹、梅以其不懼風雪的傲然風骨,為世人展現出高風亮節。它們之所以能感動中國人,是因為人們對正人君子高尚品格的推崇,是因為人們心中都期盼著溫暖、光明的春天,期盼著美好、真實和永恒。

問題二:張大千的梅蘭竹松圖上的字詞是什麽 張大千的《梅蘭竹松圖》上的字詞是什麽?還是當代中國最貴五大書畫家:黃澤金、崔如琢 、曾梵誌、範曾、黃永玉《梅蘭竹松圖》上的字詞?如果妳真想知道,自己搜索吧!只要網絡上有的誰都可以搜索到,只要網絡上沒有的誰都搜索不到。

問題三:梅 竹 蘭 菊 各象征著什麽 對人生有什麽寓意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壹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其中有壹首古詩是這麽寫的: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淩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壹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有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

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蘭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同進步。

孔子 《孔子家語?六本》

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

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蕙蘭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荀子《荀子?宥坐》

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夫芷蘭:蕙蘭和白芷為壹對)

君子之學,非為通也,

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 菊詩有精品,花有奇葩,“秋來誰為韶華主,總領群芳是菊花”,百花叢中,菊花向以“花中君子”、“花中隱士”而名揚天下。“家家爭說黃花秀,處處籬邊鋪彩霞”。菊花尤其為那些不趨世俗、節操高尚的誌士仁人、遷客騷人所鐘愛。

屈原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頌菊花高貴品質;以“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表明了潔身自好、永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的品格。晉代詩人陶淵明贊美菊花:“懷以貞秀枝,卓為霜下傑。”他辭官回歸故園,“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以菊為友,其樂陶陶。

由於菊花具有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色澤艷麗、花形多變、品德高尚等特點,而深受古人喜愛,被譽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壹。

問題四:菊花的特點和象征意義 菊花象征意義

菊與梅、蘭、竹,自古就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僅是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征意義。

壹 隱士的象征

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者也”。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正是體現了他對羨慕幽靜安逸生活的向往。東籬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二、鬥士的象征

壹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裏,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 *** ,替天行道。

同時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菊花也成為戰士的代表。

三、傷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菊花,在她筆下成了抒 *** 思的對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用“瘦”字抒發內心對久別丈夫的感受。

四、高潔品格的象征

菊花殘謝後壹般不會雕落花瓣,不會像桃花壹樣,壹片壹片掉下來,落英繽紛的。故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故詩人壹般都贊賞其淩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詠菊》:

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也有因風雨關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蘇改詩”的故事,見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說的是蘇東坡有壹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不在,只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即使幹枯,也不會落瓣,於是他步原韻,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讀過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句以後,覺得蘇東坡觀察不夠全面。後來二人政見不和,蘇東坡被貶滴黃州。蘇到黃州後,壹天正值風雨交加,蘇與友人在菊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場面。這時才懂得了當初錯批了王安石,還是自己見識不廣。)

菊花經歷風霜,有頑強的生命力,高風亮節,因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菊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含意也不盡同。

黃色的菊花:淡淡的愛

白色的菊花:在我國哀挽之意,壹般用於追悼死者的場合;在日本,則是貞潔、誠實的象征。

暗紅色的菊花:嬌媚

菊花象征久長:菊花在秋季開放,故為秋的象征,人們甚至把九月稱“菊月”,因為菊與“據”同音,“九”又與“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來象征長壽或長久;並且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壹天采的菊花更有意義,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將這壹天采的菊泡陳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壽”之意。如果在壹個畫面上畫有菊花和九個鵪鶉,因為“鵪”的發音與“安”相同,就有“九世居安”的意思。菊與松樹畫在壹起,叫做“松菊永存”,表示祝願接受此畫的人長壽。還有人把壹只蟈蟈兒畫在菊花之上,因“蟈”與“官”同音,即表示祝願別人長久(九)占據官位,其畫名為“官居壹品”。

菊花:清凈、高潔、我愛妳、真情

翠菊:追想、可*的愛情、請相信我

春菊:為愛情占蔔

六月菊:別離

冬菊:......>>

問題五:梅 蘭 竹 菊各象征什麽? 梅:傲然不群;

蘭:高雅脫俗;

竹:虛懷有節;

菊:清新淡泊。

中國人對於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的稱贊由來已久,自是達成***識。其幽芳逸致,風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態;滌人之穢腸而澄瀅其神骨,致人胸襟風度品格趣味於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愛意。

“蘭生幽谷,無人自芳”,據傳孔子稱之為王者之香。而蘭之幽香我沒有領略過,想必其香氣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賞的風喻,應是賢人逸士的高標自況;而“美人香草”之謂,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誌之士不為世人所知的悲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時常見。雖處北方凜冽酷寒之地,卻也是幾株勁節清高,灑風弄月,不無輕筠幽篁之致,至於竹香竹笑之屬,我實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圖》,滿圖皆節,僅數片葉,堅勁挺拔,氣勢沖霄,很具節操和傲岸,倒讓我深諳了竹之堅貞高潔的象征意味。

說到傲霜的菊花,當然要數陶淵明的偏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哉其樂。然而,我想陶淵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錢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罷了;淡泊清華,淩霜自得,自蘊情致而已,自然是現代的賞菊家所不屑於顧的。

對於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見過壹株。深黃的,磬口的,近乎晶瑩剔透的,於老幹嫩枝之間,開些小花;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煞是清韻高潔,讓人有脫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種不甘寂寞者所能領悟的。

梅蘭竹菊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壹直為世人所鐘愛,成為壹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這雖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與歷代的文人墨客、隱逸君子的賞識推崇不無關系。而四君子之名的來源,我以為大概是出於古代的賢人君子,每每以梅蘭竹菊自況,而梅蘭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來美喻其高風亮節之故吧。基於這種內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稱,也確實恰如其分了。

另:mcs/sijunzi11.aspx

問題六:松柏在古代有什麽意思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對松樹懷有壹種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堅強不屈的品格,並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後世詩歌常用常用松柏象征孤傲耿直的品格。劉禹錫:“後來富貴以雕謝,歲寒松柏猶依然。”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壹聲風裏聞。桃李謗他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

問題七:15個有關古代寓意的植物 壹、菊

菊,不僅有著豐富的藥用價值,而且作為壹種花卉,還有著晚開晚榮、傲對秋霜的得天獨厚、卓爾不群的稟性氣質.在萬物雕敗的蕭瑟秋風中,這粲然遲開的菊花顯得尤其的奪目

二、蓮荷

蓮荷是水的女兒,她的清麗靈秀的自然之美代表著女性美的綽約風姿,自古以來就是“美與愛”象征. “蓮”即“憐”的諧音,語意雙關,芙蓉喻所愛戀的對象,借以表達愛情的或明或暗,成熟或不成熟的種種狀態.

三、芭蕉

植物之中,可與文墨濡染的,除梅蘭竹松荷之外,能與之相媲美的當屬芭蕉.芭蕉似乎生來就和“雨”聯系在壹起,雨打芭蕉都有著音樂之美.

四、芳草

芳草,常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壹是懷人盼歸.《楚辭?招隱士》寫山中環境險惡,不可久留,盼望“王孫”早日歸來

五、柳

“柳”與“留”諧音,由“留”而引發人們留別、留戀、留情、挽留等意念,於是柳成了與送行人有關的特殊事物,古人在送別的時候常以柳寓離別之苦. 柳意象由柳枝、柳絮、柳葉等組成.柳枝柔長如絲,修長的柳絲與人們情意長久、永久平安的期盼相吻合

六、梅

(高潔):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的《墨梅》

七、梧桐

(淒涼悲傷):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

八、牡丹

(富貴、美好):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劉禹錫《賞牡丹》

九、竹

(氣節、積極向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

十、松

(傲霜鬥雪):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漢?劉楨《贈從弟》

十壹、紅豆

(相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 王維《相思》

十二、榕樹

被視為長壽、吉祥的象征。寓意榮華富貴.

十三、桂

桂音諧“貴”,有榮華富貴之意。有的習俗,新婦戴桂花,香且“貴”。桂與蓮籽合圖,為“連生貴子”;桂與壽桃合圖為“貴壽無極”等等。桂有吉祥寓意,源自諧音。

十四、合歡

屬落葉喬木,羽狀對偶復葉,夜間雙雙閉合,夜合晨舒,象征夫妻恩愛和諧,婚姻美滿。故稱“合婚”樹。漢代開始,合歡二字深入中國婚姻文化中。有合歡殿、合歡被、合歡帽、合歡結、合歡宴、合歡杯。詩聯有:“並蒂花開連理樹,新醅酒進合歡杯”。合歡被文人視為釋仇解憂之樹。:“合歡,壹名蠲人忿,則贈以青裳,青裳壹名合歡,能忘忿”。

十五、桃

在民俗、宗教、審美觀念中,都有其重要文脈。桃花紅、白、粉紅、深紅、爛漫芳菲,嬌媚出眾。中國人常以桃花喻美女嬌容,與女人有關的事也都常帶“桃”字。

問題八:妳知道為什麽中國人把蘭梅竹菊稱為四君子又把梅花和松竹壹起譽為歲寒三友嗎?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是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畫家在創作時常把竹、梅、松三項畫在壹起,稱為“歲寒三友”。加上蘭,稱為“四友”。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畫家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梅蘭竹菊(春蘭、夏竹、秋菊、冬梅)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壹直為世人所鐘愛,成為壹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這雖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與歷代的文人墨客、隱逸君子的賞識推崇不無關系。而四君子之名的來源,我以為大概是出於古代的賢人君子,每每以梅蘭竹菊自況,而梅蘭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來美喻其高風亮節之故吧。基於這種內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稱,也確實恰如其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