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江淹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江淹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誌。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江淹 成語典故

夢筆生花

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壹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壹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壹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湧,成了壹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

中年以後,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據《詩品》,傳說他有壹天晚上夢見壹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壹支五色彩筆留在妳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於是便有“江郎才盡”壹說。《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壹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文學貢獻

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南朝辭賦發展到“江、鮑”,達到了壹個高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佳作。

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壹,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最為知名的當數他在獄中寫給建平王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文章辭氣激揚,不卑不亢,真情實感流註於字裏行間。劉景素看了江淹的這篇上書後,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另外,江淹的《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等,均為當時名篇。 江淹的詩作成就雖不及他的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善於擬古是江淹詩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幾可亂真。

仕宦軼事

宋順帝升明初年,蕭道成(後為齊高帝)輔政時,荊州刺史沈攸之忠於宋,舉兵反對蕭道成。蕭道成詢問江淹,江淹向他陳說蕭道成必勝而沈攸之必敗的五條原因。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戰敗自殺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齊高帝賞識。齊東昏侯永元年間,崔慧景造反,率叛軍圍困京城建康,城內士族官僚紛紛投身於叛軍門下,只有江淹稱病不往。崔慧景很快兵敗,眾皆服江淹有遠見。後來蕭衍帶兵至新林(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士族官僚對他並沒有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卻脫去官服,投奔蕭衍。後蕭衍稱帝,江淹得到重用。

人物生平

公元444年,江淹出生於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故裏位於今民權縣程莊鎮。祖父江耽。父親江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二十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壹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誌。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江淹的許多代表作品都寫於被貶期間。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尋舉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轉巴陵王國左常侍。景素為荊州,淹從之鎮。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專據上流,鹹勸因此舉事。淹每從容諫曰:“流言納禍,二叔所以同亡;抵局銜怨,七國於焉俱斃。殿下不求宗廟之安,而信左右之計,則復見麋鹿霜露棲於姑蘇之臺矣。”景素不納。及鎮京口,淹又為鎮軍參軍事,領南東海郡丞。景素與腹心日夜謀議,淹知禍機將發,乃贈詩十五首以諷焉。

會南東海太守陸澄丁艱,淹自謂郡丞應行郡事,景素用司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於選部,黜為建安吳興令。淹在縣三年。升明初,齊帝輔政,聞其才,召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俄而荊州刺史沈攸之作亂,高帝謂淹曰:“天下紛紛若是,君謂何如?”淹對曰:“昔項強而劉弱,袁眾而曹寡,羽號令諸侯,卒受壹劍之辱,紹跨躡四州,終為奔北之虜。此謂‘在德不在鼎’。公何疑哉?”帝曰:“聞此言者多矣,試為慮之。”淹曰:“公雄武有奇略,壹勝也;寬容而仁恕,二勝也;賢能畢力,三勝也;民望所歸,四勝也;奉天子而伐叛逆,五勝也。彼誌銳而器小,壹敗也;有威而無恩,二敗也;士卒解體,三敗也;搢紳不懷,四敗也;懸兵數千裏,而無同惡相濟,五敗也。故雖豺狼十萬,而終為我獲焉。”帝笑曰:“君談過矣。”是時軍書表記,皆使淹具草。相國建,補記室參軍事。建元初,又為驃騎豫章王記室,帶東武令,參掌詔冊,並典國史。尋遷中書侍郎。永明初,遷驍騎將軍,掌國史。出為建武將軍、廬陵內史。視事三年,還為驍騎將軍,兼尚書左丞,尋復以本官領國子博士。少帝初,以本官兼禦史中丞。

宋順帝升明初年,蕭道成(後為齊高帝)輔政時,荊州刺史沈攸之忠於宋,舉兵反對蕭道成。蕭道成詢問江淹,江淹向他陳說蕭道成必勝而沈攸之必敗的五條原因。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戰敗自殺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齊高帝賞識。齊東昏侯永元年間,崔慧景造反,率叛軍圍困京城建康,城內士族官僚紛紛投身於叛軍門下,只有江淹稱病不往。崔慧景很快兵敗,眾皆服江淹有遠見。後來蕭衍帶兵至新林(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士族官僚對他並沒有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卻脫去官服,投奔蕭衍。後蕭衍稱帝,江淹得到重用。

江淹為官清正,不避權貴,直言敢諫。宋後廢帝劉昱即位“多失德”,劉景素又偏聽偏信左右之言,政局岌岌可危。江淹從容直諫,劉景素怒而不納,江淹贈詩十五首以諷諫。江淹任禦史中丞時,彈劾中書令謝朏、司徒左長史王繢、護軍長史庾仲遠。也曾奏前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有臟物寶貨成千上萬,並拘捕了他們,交朝廷治罪。其他被檢劾論治的違法官員更是不勝枚舉。齊明帝曾當面稱贊江淹:“從宋代以來,不曾有嚴明的禦史中丞,君今天可說近代獨壹無二了。”

蕭道成代宋自立,江淹被任為驃騎豫章王記蕭嶷室帶東武令,遷中書侍郎,齊武帝永明間,任廬陵內史、尚書左丞、國子博士諸職。少帝蕭昭業即位,江淹任禦史中丞。明帝蕭鸞時,又任宣城太守、秘書監諸職。

文學作品 江淹的作品,據《自序傳》說有十卷,這是江淹在齊代時的記錄。 據《梁書·江淹傳》的記載,“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為前後集”,可知他後來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輯錄為前後兩集。《隋書·經籍誌》記載:“《江淹集》九卷,《江淹後集》十卷。”《舊唐書》記載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後集》十卷”。唐朝之後,大多記載為十卷。明人胡之驥著有《江文通集匯註》。據《梁書》本傳,他還著有《齊史·十誌》,今佚。江淹的詩文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裏。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禦,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壹緒,事乃萬族。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裏,瀝泣***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於壹劍,非買價於泉裏。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雲。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煴,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壹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裏,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魄動,親朋兮淚滋。可班荊兮憎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佩之晨照,***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裏,惜瑤草之徒芳。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回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竈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遊萬裏,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賦有淩雲之稱,辨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著乎?——南北朝·江淹《別賦》

別賦

南北朝 : 江淹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裏。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禦,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

展開閱讀全文∨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裏。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禦,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壹緒,事乃萬族。

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裏,瀝泣***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於壹劍,非買價於泉裏。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雲。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煴,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壹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裏,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魄動,親朋兮淚滋。可班荊兮憎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佩之晨照,***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裏,惜瑤草之徒芳。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回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竈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遊萬裏,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辭賦精選離別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規,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壹旦魂斷,宮車晚出。若乃趙王既虜,遷於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裏。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顧弄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 賫誌沒地,長懷無已。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雲無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沾衿。亦復含酸茹嘆,銷落湮沈。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南北朝·江淹《恨賦》

恨賦

南北朝 : 江淹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規,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壹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於

展開閱讀全文∨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規,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壹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於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裏。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顧弄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 賫誌沒地,長懷無已。

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雲無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沾衿。亦復含酸茹嘆,銷落湮沈。

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

哀傷 , 幽怨遺恨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雲蔽千裏,遊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裏寒。君在天壹涯,妾身長別離。願壹見顏色,不異瓊樹枝。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南北朝·江淹《古離別》

古離別

南北朝 : 江淹

樂府 , 離別思念查看更多江淹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