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若把“伊”字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亦無不可.王國維則別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壹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第三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梁啟超稱此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國維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他以此詞最後的四句為“境界”之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界.這雖不是辛棄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遠意,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註的精神,反復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2.關於境界的詩詞樓主您好,妳的提問比較範範,沒有辦法給您提供較為準確的答案,詩的意境分為很多種,比如高遠、清新、遼闊、深遠、淒涼等,對於不同的讀者,每壹種意境都可能產生舒服的效果,舒服本深不是意境,而是人的壹種感觀。
關於意境:
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通常講常用壹些詞語來表達意境,如: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閑靜,雄偉壯闊,沈郁悲涼,蕭瑟淒涼,雄渾開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 ,寂靜肅穆……等等。
平時我們讀詩時常說,這首詩很有意境;觀畫時也經常見人說,某幅畫很有意境;在音樂和電影等藝術領域也常常見有人用意境描述。但是盡管大家都在用這個詞,對於究竟什麽是意境,很多業余人士卻並不清楚。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或者說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現的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他同文學典型壹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之壹。 (《文學理論教程》)
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幹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
意境的結構特征是虛實相生。意境由兩部分組成:壹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較實的因素,稱為 “實境 ”;壹部分是 “見於言外 ”的較虛的部分,稱為 “虛境”。虛境是實境的升華,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的創造和描寫,處於意境結構中的靈魂、統帥地位。但是,虛境不能憑空產生,它必須以實境為載體,落實到實境的具體描繪上。總之,虛境通過實境來表現,實境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這就虛實相生 “的意境的結構原理。
樓主所說的舒服的意境,不存在這種說法,只要某個藝術作品品味出意境了,這個意境自然會讓人好覺到舒服,即便其中可能夾雜著非常復雜的情感,即便是苦澀,但意境總是舒服的,合適的。這種“舒服”的意境經常有下面壹些特點, 壹是表真摯之情,其中必有真情的傳達;二是狀飛動之趣,動靜相生;三是傳萬物之靈趣,生動傳神。
下面摘抄兩個例子做些說明,兩者意境不同,但都很舒服:
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壹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壹幅融情於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壹切景語皆情語。
再如賀鑄《青玉案》中“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壹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閑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壹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閑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淒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3.描寫境界的詩句有哪些1. 《霜天曉角》
宋代:趙希{青彡}
姮娥戲劇。手種長生粒。寶幹婆娑千古,飄芳吹、滿虛碧。
韻色。檀露滴。人間秋第壹。金粟如來境界,誰移在、小亭側。
2. 《偶題閣下廳》
唐代:白居易
靜愛青苔院,深宜白鬢翁。貌將松***瘦,心與竹俱空。
暖有低檐日,春多飏幕風。平生閑境界,盡在五言中
3. 《洞仙歌》
宋代:吳潛
冠兒遍簇,那時人道瘦。玉斝瓊卮勸君酒。是清涼境界,露濕煙凝,香更重,非是沈檀合就。
四窗花滿砌,爭似家山,橙蟹將肥重回首。花亦為君憐,草木禽魚,相思處、莫如鄉舊。更西風、溪蒓與江鱸,想別墅樵漁,費他偵候。
4. 《驀山溪》
宋代:向子諲
瑤田銀海。浩色難為對。琪樹照人間,曉然是、華嚴境界。萬年松徑,壹帶舊峰巒,深掩覆,密遮藏,三昧光無礙。
金毛獅子,打就休驚怪。片片上紅爐,且不可、將情作解。有無不道,泯絕去來今,明即暗,暗還明,只個長不昧。
5. 《西江月》
宋代:張伯端
我見時人說性,只誇口急酬機。及逢境界轉癡迷。又與愚人何異。
說得便須行得,方名言行無虧。能將慧劍斬魔魑。此號如來正智。
4.人生的三種境界.詩句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引三首宋詞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故稱人生詞三境界. 第壹種境界的詩句引自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種境界的詩句引自柳永的《鳳棲梧》: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的詩句引自辛棄疾的《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等等,林林總總,琳瑯滿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而剖析壹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壹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麽就是什麽,妳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不會故意認錯,以致說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
有壹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壹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麽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壹個6歲的小女孩爭著說等於15,人們都向她投去異樣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寶貝的答案正確時,人們才收回目光,並責怪自己的思想太復雜了,錯過了搶答的時機。
這裏說了壹個簡單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這種境界是針對中年人說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多,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了,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孩提時代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輕易相信眼前的壹切,而是用心、用腦去認識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感覺到社會並不那麽單純,現實也並不那麽美好,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
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麽。
此時,人們看到的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叫做看山感慨,看水嘆息,以致出現了許許多多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指鹿為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這山望著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凈,欲壑難填,永遠也沒有滿足的境地。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針對那些走過大半輩子或經歷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經歷了種種事件,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壹種曾經滄海的感覺,茅塞頓開,回歸自然。
也許經歷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會為無謂的事或無傷大雅或不可能實現的事而傷腦費神。任爾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
面對蕪雜世俗之事,壹笑了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們更明白,更懂得,以壹顆平常心來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觀棋者、看戲人的角度來看事物,也許事情會簡單許多,正如蘇軾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國維所道“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們都希望能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這第三境界,體味那戰勝自我,超越極限後壹覽眾山小的勝利感,然而在這自我提煉、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許多優秀的品質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悠悠歲月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所有的故事都沒有結果而結果,我們只有從容走過,無需仿徨,無需猶豫,無需茫然。
我們應當往第三種境界發展,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雲卷雲舒。”人從煩惱和執著中來,應到無煩惱無執著處去。
其實凡事看開壹些,未必不是壹件好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說明了人應當看戲者,觀棋者嗎。也許別人是對的,但我們也沒有錯,很多事情都無法挽回,再偉大的事情最終也成雲煙,所有瘋狂之後總歸於平靜,我們除了平靜又能怎樣呢?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壹切,平靜珍惜壹切。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雲春夢,接受世事無常。正如徐誌摩《再別康橋》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
5.人生境界的名句人做各種事的各種意義合成壹個整體,就構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從低到高,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孟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孟子: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3、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4、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孟子》
5、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盡心章句上》
6、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
7、藺相如: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8、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9、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陽樓記》
10、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陽樓記》
11、範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靈烏賦》
12、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13、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自家對聯
14、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絕命詩》
15、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