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明初詩文三大家 介紹

明初詩文三大家 介紹

展開全部

高啟

(1336~1374)

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因自號青丘子。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給。後被朱元璋借蘇州知府魏觀壹案腰斬於南京。高啟為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詩雄健有力,富有才情,開始改變元末以來縟麗的詩風。學詩兼采眾家之長,無偏執之病。但從漢魏壹直摹擬到宋人,又死於盛年,未能熔鑄創造出獨立的風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詩質樸真切,富有生活氣息。吊古或抒寫懷抱之作寄托了較深的感慨,風格雄勁奔放。有詩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鳧藻集》,詞集《扣舷集》。

高啟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為本,兼受釋、道影響。他厭倦朝政,不羨功名利祿。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但朱元璋懷疑他作詩諷刺自己,對他產生忌恨。高啟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高啟為此撰寫了《上梁文》。因府治舊基原為張士誠宮址,有人誣告魏觀有反心,魏被誅;高啟也受株連腰斬。

高啟青年時代即有詩名,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於漢魏晉唐各代,師古之後成家,認為要"兼師眾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獨庵集序》)。但他死於盛年,尚未能夠達到自成壹家的目的。他的詩體制不壹,風格多樣,學習漢魏晉唐諸體,均有模擬痕跡。不過他才思俊逸,詩歌多有佳作,為明代最優秀詩人之壹。

高啟作官只有三年,長期居於鄉裏,故其部分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生活,如《牧牛詞》、《捕魚詞》、《養蠶詞》、《射鴨詞》、《伐木詞》、《打麥詞》、《采茶詞》、《田家行》、《看刈禾》等。這些詩沒有把田園生活理想化,而是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階級剝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陳太守》寫:"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蕪,下田沒,中田有麥牛尾稀,種成未足輸官物。侯來桑下搖玉珂,聽儂試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終闋,幾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練圻老人農隱》、《過奉口戰場》、《聞長槍兵至出越城夜投龕山》、《大水》等詩,還描寫了農民在天災兵燹下的苦難。這些作品,是高啟詩歌中的精華部分。

高啟詩中十之八九是個人述誌感懷、遊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這類詩歌,有時也對統治階級微露諷刺。如五古《寓感》其七雲:"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險□,杯酒出肺肝,須臾起相疑。田□排竇嬰,趙高誣李斯。傾擠不少假,權寵實災基。"對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進行了揭露。又如他去官後的《太白三章》之三:"新豐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實際上是譏諷明朝新貴的。但高啟思想比較復雜,他也寫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極的詩,未能擺脫自身的階級局限性。

高啟詩在藝術上有壹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詩崇尚寫實,描摹景物時細致入微。如"江黃連渚霧,野白滿田冰";"鳥啄枯楊碎,蟲懸落葉輕";"犬隨春□女,雞喚曉耕人"等句胡廷瑞簡介,均產生於生活實感,新穎逼真。其次,註重含蓄,韻味深長。如《鑿渠謠》:"鑿渠深,壹十尋;鑿渠廣,八十丈。鑿渠未苦莫嗟籲,黃河曾開千丈余。君不見,賈尚書。"只是寥寥數句,收煞處戛然而止,給人以深遠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暢,有些只有數句的小詩,更具有民歌風味。如《子夜四時歌》之二:"紅妝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話,親切動人。這些詩的創作,與他鄉居時多與下層人民接近有關。高啟的詩,對明代詩歌影響較廣,以致有人把他譽為明代詩人之冠。

高啟也寫詞,大多內容平泛,情調低沈,遜於他的詩作。他的散文,獨創性不多,但《書博雞者事》壹文很有光采,它塑造了壹個敢同豪紳鬥爭的義勇少年形象,語言凝煉,情節動人,有唐人傳奇之風。

高啟著作,詩歌數量較多,初編有5集,2000余首;後自編為《缶鳴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今通行《四部叢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據此影印。高啟的詞編為《扣舷集》,文編為《鳧藻集》,另刊於世。

後因為文章觸犯朱元章,被腰斬與南京城!據傳說高啟被腰斬後並未死去,但是朱元璋親自監斬,高啟被攔腰截斷後,用手蘸自己的血連寫三個"慘"字.自此後朱元璋夜夜做噩夢不久就壹命嗚呼了!

年代:明

作者:高啟

作品:嶽王墓

內容:

大樹無枝向北風,

十年遺恨泣英雄。

班師詔已來三殿,

射虜書猶說兩宮。

每憶上方誰請劍,

空嗟高廟自藏弓。

棲霞嶺上今回首,

不見諸陵白露中。

梅花九首之壹

---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牧牛詞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養蠶詞

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雨響。

三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

新婦守箔女執筐,頭發不梳壹月忙。

三姑祭後今年好,滿簇如雲繭成早。

檐前蝶車急作絲,又是夏稅相催時。

客中憶二女

每憶門前兩候歸,客中長夜夢魂飛。

料應此際猶依母,燈下看縫寄我衣。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現在浙江義烏)人。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壹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壹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 *** ,修道著書。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他“當今文章第壹”,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註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壹定的藝術功力。

有明壹代,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書始於青年時代。當時,他因元末戰亂遷居浦江,於青蘿山中築室讀書,因名其樓為“青蘿山房”。兵炎之後,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明祁承漢《淡生堂藏書紅》說:“勝國兵火之後,宋文憲公讀書青蘿山中,便已藏書萬卷。”清載殿泗《風希堂文集》卷二《宋文憲公全集序》則說宋濂“始自潛溪徒浦江,得卷氏藏書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書之精華,有少數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長慶集》,先後為錢曾、黃丕烈、潘祖蔭所藏。《百宋壹廛賦》:“廬山《長慶》,見取六丁;金華太史,獨著精靈。”註:“《長慶集》北宋時鏤版,所謂‘廬山本’者。庚寅壹炬,種子斷絕,唯此金華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圖記宛然,古香可愛,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經傳集解》、《史記》、《文選》等流入清宮內府,《天祿琳瑯續編》有記。宋濂還曾藏有宋刊《事林廣記》,後歸廣東丁日昌,《持靜齋書目》著錄。

劉基

劉基,字伯溫,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於明洪武八年(1375),終年65歲,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舊屬處州府青田縣),故時人稱他為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為劉誠意。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縣是1948年析置的新縣,縣名就是為了紀念劉基。

劉基出身名門望族,自幼聰明好學,有神童之譽。元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基,壹舉考中進士,開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誌報國,但朝廷昏庸腐敗,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屢遭磨難貶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請,成為參贊軍務的謀士,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為人剛直,膽識過人,朱元璋尊其為“吾子房(張良)也”。民間有“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的稱道。

至正二十年五月,陳友諒攻下了南京外圍的重鎮太平,殺了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及守將花雲。他還在太平立國,自稱皇帝。調集舟師,從江州向東直指應天。聲稱此役有張士誠配合,攻陷應天,指日可待。在陳友諒的囂張氣焰面前,朱元璋的部將感到局勢緊張。有的主張出城決壹死戰,有的主張棄城轉移,也有的主張獻城投降。諸說紛紜,莫衷壹是。朱元璋也壹時拿不定主意,便問站在壹邊默不作語的劉基。劉基斬釘截鐵地回答,先斬主降者和言逃者,才能破敵獲勝。他說,陳友諒劫主稱帝,驕橫壹世,其心無日不忘金陵。現在氣勢洶洶,順江東下,乃是向我 *** ,逼我退讓。我們不能讓其得逞,只有堅決抵抗。他又說,常言道,後舉者勝,陳友諒雖兵驕將悍,但他們行軍千裏來犯我,既是疲軍,又是不義,而我們後發制人,以逸待勞,待敵深入後,我以伏兵擊之,自當必勝。這壹仗對我們來說關系重大,壹定要打好。劉基的壹番話,堅定了朱元璋抗擊的決心,他采納了劉基的計策,巧出奇兵打敗了陳友諒的進攻。朱元璋不僅取得了保衛應天的勝利,還壹鼓作氣收復了太平。鞏固了金陵這塊根據地。此役僅在劉基投奔後的兩個月,充分顯示了劉基卓越的軍事才能。

陳友諒雖退守江西、湖北壹帶,但他和張士誠仍然是朱元璋的主要勁敵。為了掃平群雄,北定中原,最後推翻元朝政權,朱元璋軍中對東張西陳兩個戰略方向,持有不同的看法。多數將領主張先易後難,即先打張士誠。這壹戰略思想對朱元璋也產生了影響。

劉基的主張則相反,他認為張士誠生性怯弱,胸無大誌,只求自保,這種人不足為慮。陳友諒野心勃勃,力量也強,又據長江上遊,對我威脅最大。若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定會乘虛攻我;可是如果先討伐陳友諒,張士誠則不壹定敢輕舉妄動。故當先除陳。陳氏壹滅,張氏自孤,存亡便由我了。陳張既平,就可擁麾北上,席卷中原,大業便可告成了。劉基的分析高瞻遠矚,應該說是朱元璋掃平四海、建立大業的唯壹正確戰略方案。朱元璋采納劉基之計,決定先征陳友諒,再攻張士誠,在全面勝利的道路上邁出了舉足輕重的壹步。

至正二十壹年(1361年),朱元璋親率三軍溯長江西征陳友諒。先攻安慶不克,劉基知陳友諒重兵駐防安慶,其老巢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空虛,便建言馬上轉攻江州,果然壹舉而下,陳友諒棄逃武昌。不久,陳友諒部臣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以保留部隊為條件前來議降,朱元璋從劉基勸,接受胡的條件。胡降,其他守將見此紛紛前來納款,整個江西很快並入朱元璋的版圖。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乘朱元璋北上解小明王韓林兒安豐被圍之際,從武昌率軍傾城而出,圍攻洪都;想守回這壹重鎮。守將朱文正力拒抵抗,兩軍相持多日。七月,朱元璋率大軍南下,與陳友諒決戰於鄱陽湖上。劉基日夜侍隨朱元璋左右,參與軍機。兩軍鏖戰,血染湖水,雙方死傷慘重,最後在湖面上相持不下。這時劉基向朱元璋獻計,建議派重兵扼守鄱陽湖四周出口之處,以困陳友諒。不久,陳友諒率殘軍突圍。想從小港汊口處逃竄,結果被朱元璋軍扼住。陳友諒戰死,余軍大潰。消滅陳友諒勢力以後,朱元璋馬不停蹄,立即又揮戈東進,征伐張士誠。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攻占平江(今江蘇蘇州市),張士誠走投無路,自縊身死。自此長江中下遊地區盡歸朱元璋所有。朱元璋對劉基說:“先生是我創立江山的第壹等功臣。”

劉基還有許多出其不意的戰術,每遇戰事往往以奇計制勝。在打江州時,他見江州城墻沿江而築,又很低矮,便授意在戰艦上建造雲梯天橋。夜間駛到城墻腳下,將天橋架在城墻上,士兵緣梯而上,順利破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他奔母喪從處州返金陵,途經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正適張士誠部來犯,嚴州守將李文忠要出兵迎擊,劉基勸阻說,不出三日,敵人會自己退走,到時出兵追擊,可獲大勝。李文忠聽從了劉基的勸說。第三天黎明,敵軍果退,李文忠出擊,大勝而歸。

劉基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不僅使同僚下屬欽佩不已,也博得了朱元璋的信任與尊敬。朱元璋將他比作漢代謀臣張良、尊稱他“老先生”而不呼其名,經常和他壹起商量軍政大事,有時遇有重大決策,僅召他壹人進密室相議,壹談便是半日。朱元璋有時對他幾乎到了依賴的程度。劉基母親故世,他想告假回鄉奔喪,朱元璋舍不得他離開,婉言挽留而不準假。後來勉強準了,還不時寫信到青田鄉裏請教軍政大計,劉基則詳細分析答復,總使朱元璋非常滿意。盡管這樣,最後朱元璋還是提前召他回來。見人主如此誠意待己,劉基也以朱元璋為不世之遇,悉心輔佐,知無不言,為朱氏大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賣柑者言——劉 基

--------------------------------------------------------------------------------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壹,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幹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 「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於子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臯比者,洸洸乎幹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托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臯之業耶?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無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於柑以諷耶?

燒餅歌

明太祖壹日適食燒餅—口,內傳傳報:“軍師劉基見駕。乃以器覆之。召入。禮畢。帝問曰:“先能能識過去未來之事否?知器中足何物?”基掐指壹算,對曰:“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壹缺。”果然。帝問:“天下後事若何?朱家天下可以長享否?”基對曰:“我主萬子萬孫,何足問哉”帝曰:“自古有榮枯,世間無不朽之物。天下者非—人之天下也。”基對曰:“天機之露、臣罪非輕”帝曰:“朕今賜卿無罪,但說何妨”基對曰:“望陛下恕臣死罪。萬中之…,略說—二。”帝曰:“朕賜妳免死金牌—面,將未來之事壹壹聲明,乃有功之人,萬古流傳,封為大明國師。”基謝恩畢,面對奏曰:“大明—統,移南偏北。闕大適裔,太子足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帝曰:“今京師堅築,固守稠密,何防之有?”基對曰:“臣觀城郭雖鞏固,看守稠密似覺無虞,除北燕子高飛入,水子山河樂太平。禿頂僧來文墨苑,英雄壹半盡還鄉。北方胡虜害生靈,禦駕親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讕,生靈遮掩主驚魂。慶走靈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去開日月照邊疆。帝門:“朕之太平有誰亂乎”基對曰:“天下饑寒有怪異,棟梁龍德乘嬰孩。 禁宮闊大任橫走。長人金龍太平時。各練金龍精壯旺,相傳昆玉繼朝堂,任川閹人保社稷、八幹女鬼鬧朝綱, 忠良殺害崩如山,無事水邊成異潭, 救得金論真骨肉,可憐父子在離宮,帝門:“何為?”基對曰:“萬子萬孫層疊層祖宗山貝衣行。

公侯不復朝金劂,十八兒孫兌上行。卦曰:“木下壹頭了,日上壹刀壹戊丁。 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戊子巳醜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帝曰:“偶亂饑寒,荒野平常草寇則亂天下乎?”基對曰:“西文亂賊到面前,無個忠良敢諫言,喜見子孫恥見日,衰頹氣運早隆天胡廷瑞簡介,月缺兩兩吉在中,奸人棧發走西東。 黃河歲運朝金闕,奔梅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山作亂乎?朕令梅山命將看守。”基對曰:“遷南遷北定太平,輔佐帝王有牛星。傳至六百半,夢花有子得心驚。”帝曰:“相傳六百年,朕心足矣:安望加有‘半’字乎?朕今與卿遺下錦囊,世世無相遺也。至有難可開。”基曰:“臣亦有此意。九尺紅羅三尺刀, 觀若—見任逍遙. 閹人尊重不修武,雖有胡人二八秋。臣謂桂花好英雄,折缺長城盡忠孝, 國家天下有復重,摘盡季花任勞功,黃牛背上—綠鴨, 安享國家樂太平。石蓋中秋迷人路。胡人依舊胡人勝。 反復後來折桂枝。水浸月宮主上移。未字壹木木皆占盡。帝曰:“二十二人亂朕天下,八方居否 帝曰:“二十二人亂朕天下,八方居否”基對曰:“臣該萬死.大明壹統至此去了多日矣”帝大驚,間曰:“此人生長何地?安享社傻稱甚國號?治下行何德澤?衣冠文物若何?”基對門:“胡人二八秋二八, 胡人二八憂二八,半榔二八月二八, 嫦娥配良婦。

”帝曰:“有二百余年之運?”基對曰:。雨水節、草頭脫, 春三月, 路上行人—半僧。 赤頭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聽讒說。 而是川水入臺閣. 十八年間水火奪, 庸人不用水臣火, 此中自己用 *** 。 卦分氣數少三數,親上加親親配親。”帝曰:“胡人至,水為奪滅,親上加親親莫非駙馬奪位否?”基對曰:“胡人來,得英雄。。水火既濟,有位有勢,安享天年稱為盛事。 寶劍重磨又重磨, 抄家滅族嘆如何, 閹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誅戮多。 李花結子天逢春,牛鳴二八倒插春螺角倒吹也無聲。點畫佳人絲自分, 壹止當年嗣失真,泥雞啼叫空無口。“樹產靈枝枝缺魂, 朝臣乞來月無光。叩首各人口涉茫, —見隆中特稱賀,逍遙花甲樂饑荒。帝曰:“胡人至此敗之否?”基對曰:“尚未也。 廿歲力士雙開口, 人有—心度短長。時俺寺憎八十八,火龍渡河勢難當。“叩首之時頭小幾, 嫦娥雖有月無光,太極圖中卦對卦,添得禳頭亂朝堂,金羊水猴又饑荒,犬吠豬啼淚兩行,火燒鼠背猶白可, 虎入泥窩無處藏。茸頭加十口,女抱孩兒作主張。二四八旗難蔽日。思量遼陽舊家鄉。東拜鬥,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獅,分南分北分東西。偶逢異人在楚鄉,馬行千裏尋安歇,殘害中女四木雞,六壹人不識,山不倒相逢。

黃牛早喪赤日中,豬犬犬狗九家空。饑荒災害並皆至。亦似豐登民物同,得見金龍民物開,刀兵水火—齊來,壹錢升米無人 ,父死無人兄弟擡。 金蛇伴馬牛亂甲。 二十八星問士人, 蓬頭 *** 蓬頭嫁。 揖主新君讓舊君。”帝曰:“胡人至此敗之否?”基對曰:“手執鋼刀九十九, 殺盡胡人方罷手。 炮響煙火迷去路, 遷南遷北六三秋。 可憐難度雁門關,摘盡李花滅盡胡, 黃牛山下有—洞,可藏壹萬八幹眾。先到之人能安穩, 後到之人半路送。 難恕有罪無不罪 ·天下算來民盡瘁。, 火風鼎, 兩火初興定太平,火山旅,銀河織女讓牛星。火德星君來下界, 金龍殿閣盡丙丁; 壹個胡子大將軍, 按劍馳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愛,水享九州金滿瀛。“胡人此時尚存否”“胡人至此,敗之久矣,大八方有文星,品物鹹享同相形。琴瑟和諧成古道,左興帝、有中興,五百年間出聖君。周流天下賢良輔,氣運南方出將臣。聖人能化亂淵源,八面夷人進貢品,宮女勤耕望夜月,乾坤有象重黃金。北方胡虜害生靈,更會南軍誅戮行,匹馬單騎安外國,眾君揖讓留三星,上元復轉氣運開,大修文武聖主裁,上下三元無倒置衣冠文物壹齊來,七元無錯又三元。大開文風考對聯,猴子滿盒雞逃架,犬吠豬鳴太平年。文武全才壹戊丁,流離散亂皆逃民,愛民如子親兄弟,創立新君修舊京,幹言萬語無虛說,留與創時說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