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這是我壹個人的生活,我壹個人獨自寂寞快樂。
出處:《妳是人間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原句: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壹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壹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壹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壹個人的浮世清歡,壹個人的細水長流。
釋義:孑然壹人奔向遠方,無不散之筵席,無忍不住的寂寞憂傷,長情也能淡忘,到最後可以忍受住壹個人。
擴展資料:
林徽因人物傳記: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祖籍福建閩縣(福州),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壹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為“徽因”。
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壹、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壹任妻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壹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妳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妳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文學創作:林徽因在從事建築科學研究之余,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1931年4月,她的第壹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以“徽音”為筆名,發表於《詩刊》第二期。以後幾年中,又在《詩刊》《新月》《北鬥》、天津《大公報》《文學雜誌》等,先後發表了幾十篇作品。
大部分是詩歌,也有散文、小說、戲劇和文學評論。她的詩多數是以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瀾為主題,探索生活和愛的哲理。
詩句委婉柔麗,韻律自然,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贊賞,奠定了她作為詩人的地位。當時,她曾被聘為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講授《英國文學》課程,負責編輯《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說選》,還擔任《文學雜誌》的編委。她經常參加北平文學界讀詩會等活動。
1936年,平津各大學及文化界發表《平津文化界對時局宣言》,向國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項要求,林徽因是文藝界的發起人之壹。
百度百科-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