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三派觀點繼起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成名也比杜甫早,賀知章見之以為“謫仙人”,唐玄宗聞其名而親自召見,供奉翰林,“帝愛其才,數宴飲”。杜甫也屢以詩贊美,如“白也詩無敵”“李侯有佳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等。用今天的話來說,賀知章、唐玄宗、杜甫都曾是李白的“粉絲”。然而,李白謝世後,杜甫晚年佳作連連,詩名繼起。於是,從中唐到晚唐,便開始有了李杜優劣之爭,並出現了三派意見。
在李杜之後,最初表明杜甫高於李白的人是元稹。杜甫的孫子知道元稹壹直喜歡杜甫的詩,因此在為祖父靈柩遷葬途中,請元稹為杜甫寫壹篇墓系銘。在這篇文章中,元稹盛贊杜甫:“則詩人以來,未有如杜子美者,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余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辭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大致來看,最早的揚杜抑李論者主要是從反映民生疾苦、針砭社會腐敗的角度來評判李杜的高下。
但是,相關觀點立刻受到韓愈的反對與駁斥。他在《調張籍》壹詩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與元稹等人分屬不同的文人集團,論詩主張也有所不同,因此對他們揚杜抑李的觀點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可以說,韓愈是中國最早的李杜並重論者。後來,顧陶、李商隱、杜牧等多持此論。
唐代帝王多好詩,唐玄宗以外,唐文宗李昂也算壹位。《唐詩紀事》 曾評介:“帝好五言,自制品格多同肅、代,而古調清俊。”唐文宗在位時曾頒布壹份詔書:以李白歌詩、斐旻劍、張旭草書為三絕。由此,晚唐皮日休、吳融、鄭谷諸詩人多重李白。吳融曾明確表態:“國朝能為歌詩者不少,獨李太白為稱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