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巴音博羅的作家評價

巴音博羅的作家評價

從90年代初到當下,巴音博羅作為壹個身份極為特別的詩人相繼經歷了壹個“激情歷史——現實哲理——自然心態”的大致心路歷程。

——選自張立群《從歷史抒情到自然哲理——論巴音博羅詩歌的心路歷程》

在巴音博羅厚重人性的筆下,作為生的另壹形式的極端,死,才是真正的永恒和終極。而對死亡濃烈的陰影,巴音博羅是坦然的,平靜和安詳的。通常被眾生視為畏途的死亡便具有了平和的氣度;死亡不再僅僅是肉體的消逝,而是精神在世之上的再生。

——選自聶作平《巴音博羅詩歌解讀 》

巴音博羅的詩在今天的文學中、特別是在濃妝艷抹的文學中,以玉米般的自然,以高粱般的熾熱,以大豆般的飽滿出現,實在是文學的壹道亮麗的風景,與那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媚俗“文我們回到自己的原野學”相比,巴音博羅的詩的價值,自在不言中了。

——選自張蕾《崇高與激情——簡評巴音博羅的詩》

巴音博羅的詩渾厚蒼茫,大氣盤旋,沈雄壯美,頗具“莽勢空齊”般的氣勢。自然,詩人還年輕,他的藝術道路還相當漫長;但人們已經驚喜地發現,他的思想起點和藝術起點也相當高,有條件攀登藝術高峰。

——選自李鴻然《傑出的青年詩人巴音博羅》

對於巴音博羅來說,他在詩歌中所經歷的歷史透射和現實投入已經讓他認識到從寒冷、孤獨與黑暗中觀察人生可能遠比壹味從光明進入更為充分有力,所以,像在名篇組詩《回望》等作品中通過死亡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人世、人性的深刻認識所產生的力量確實達到了震撼人心的程度,同時,在這裏聯系詩人在90年代的自覺介入“邊緣”的經歷,我們似乎也不能排除詩人要以此來對抗拜金時代以及表達當代社會那種特有的近乎荒謬與尷尬的人生處境。

——選自張立群《在抒情與哲理中表達深邃》

他在殘損疼痛的現實感受中擂擊重鼓,並堅信詩歌就是對於真理的言說,而“真理從來就是大多數人被蟄痛時的隱秘!”

——選自燎原《當代詩人點評——關於巴音博羅》

巴音博羅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具有廣泛影響和實力的少數民族詩人之壹。他的詩具有歷史的寬闊視野、振羽淩空的氣勢和斑斕多姿的色彩,是二十世紀多元文化相互撞擊與融匯而成的新漢語詩歌的瑰偉結果。尤其是其史詩作品,再現了現代人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尋找精神家園的傳奇歷程。

——選自廖犁華《黑土地上的雄渾詩章——我讀巴音博羅詩集〈龍的紀年〉》

生活中的巴音博羅呈現出很柔和的壹面。高高的,瘦瘦的,有點書卷氣,愛唱騰格爾的歌,硬筆書法寫得也不錯,是個多才多藝的人。

——選自悅珊《心靈持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