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明末清初有什麽有名點的人,德行很好的。

明末清初有什麽有名點的人,德行很好的。

  顧炎武(1613- 1682)漢族,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昆山)人,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尊稱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他對切韻學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壹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壹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柳如是(1618-1664 年)

本姓楊,名影憐,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褚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為秦淮八艷之首。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是年錢謙益已有六旬)。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壹。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郁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 歸莊(1613~1673) 清初文學家。壹名祚明,字爾禮,又字玄恭,號恒軒。昆山(今屬江蘇)人。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曾孫。17歲時與顧炎武壹同參加復社。清兵南下,參加抗清鬥爭,失敗後,壹度亡命為僧。順治九年(1652),應萬年少之聘,到淮陰任教,暗中與顧炎武聯系謀抗清。萬年少死,回昆山隱居,賣書畫為生,不仕清。佯狂憤世,遊名山大川,憑吊今古,常大哭,與顧炎武同鄉齊名,因有"歸奇顧怪"之稱。

歸莊的詩文,以反對清朝統治、富有民族氣節之作為主體。詩有質樸明暢、直抒胸臆的,如《古意十二首》、《蔔居十四首》、《己醜元日四首》、《觀田家收獲三首》等;有工整綿麗的,如《落花詩十二章》、《落花詩又四首》。吳偉業評其《落花詩十二章》說:"流麗深雅,得寄托之旨,備體物之致。"宋琬評:"以磊落崎□之才,為婀娜旖旎之詞,興會所至,猶帶英雄本色。"(均見《歸莊集》附錄)散文亦酣暢雄恣,有強烈的感情,《送顧寧人北遊序》、《書先太仆全集後》、《書歐陽公瀧岡阡表後》、《敬亭山房記》、《歸氏二烈婦傳》、《兩顧君大鴻、仲熊傳》、《楊忠烈公傳》、《書義盜事》等可為代表。歸莊還有壹篇《萬古愁曲》,評論歷代史事,悲痛明朝滅亡,斥責明朝官吏的誤國,抒寫自己隱居不仕的誌向,極嬉笑怒罵的能事,也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