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徒步歸行

徒步歸行

杜甫 徒步歸行

明公壯年值時危,經濟實藉英雄姿。

國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禍亂非公誰。

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能輕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

譯文及註釋

1、原註贈李特進,自鳳翔赴鄜州,途經邠州作。

2、鶴註李特進,當是李嗣業。《本傳》:京兆高陵人,因隨高仙芝平少勃律,加特進。祿山反,肅宗追之至鳳翔,上謁,嗣業忠毅憂國,不計居產,有宛馬千疋。《杜臆》:近侍之臣,徒步而歸,以見軍事倥傯之狀,命題有感。

3、《吳誌》:孫堅謂張溫曰:明公親率天兵,威震天下。

4、《魏誌》:曹操曰:天下英雄,唯孤與使君。

5、《忠經》:茍利社稷,不顧其身。

6、《通鑒》:魏賀拔軌謂宇文泰曰:文足經國,武能定亂。《國語》:輿人誦:喪田不愆,禍亂其興。

7、範雲詩:衣馬悉輕肥。

8、孔融書:朝士最重儒術。

9、《史》:白頭如新。《燕國策》:匹夫徒步之士。

10、《說苑》:論交合友。謝靈運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11、櫪,馬槽也。《古今註》:秦始皇七馬,壹曰追風。《洛陽伽藍記》:後魏河間王琛,遣使至踉斯國,得千裏馬,號曰追風。《廣韻》:馬黃白色曰驃。

賞析

此詩開頭敘李公戡亂之才。接著自敘徒步之由。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無朝服。《舊書》:至德二載二月,議大舉收復,盡括公私馬以助軍,故惟徒步而行。末言白行須馬之意。無老少,見忘年之交。何同調,見忘形之交。魯訔註時李特進守邠州,公便道經邠,作詩贈李,就借乘馬也。此章三段,各四句

東歸

白居易 東歸

翩翩平肩輿,中有醉老夫。膝上展詩卷,竿頭懸酒壺。

食宿無定程,仆馬多緩驅。臨水歇半日,望山傾壹盂。

藉草坐嵬峨,攀花行踟躕。風將景***暖,體與心同舒。

始悟有營者,居家如在途。方知無系者,在道如安居。

前夕宿三堂,今旦遊申湖。殘春三百裏,送我歸東都。

賞析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誌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誌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杜甫 歸

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他鄉悅遲暮,不敢廢詩篇。

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王維 歸嵩山作

《歸嵩山作》

作者: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註釋:

1、閑閑:從容貌。

2、迢遞:遠貌。

3、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譯文:

清沏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

我乘著車馬安閑地歸隱嵩山。

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鳥有心跟我壹起倦飛知還。

荒涼的城郭緊挨著古老渡口,

夕陽的余輝映著經秋的重山。

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

決心歸隱謝絕來客把門閉關。

賞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並舉,於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