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身水綠色的印花錦緞旗袍,圍著紅狐圍脖,腳上蹬著同色的皮靴,外罩件銀白色的兔毛風衣,頭上簡單的挽了個發髻,簪著支八寶翡翠菊釵,猶如朵浮雲冉冉飄現。
通明的燈火勾勒出她精致的臉廓,散發著淡淡的柔光,巧笑倩兮間,只覺玉面芙蓉,明眸生輝。 2.她今日隆裝盛飾了壹番,淺粉色的百子刻絲旗袍,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像是支在冬日裏綻放的桃花,嬌艷動人。
旗髻上插著玫瑰紫的宮花,更映襯出膚若凝脂。她轉過臉看到自己,嘴角梨窩隱現,旗頭上栗紅的蕙穗隨著她的盈然壹笑乘風飄揚。
3.素日裏她不喜奢華,皆是素衣淡容。今天卻濃妝艷抹了番,煙眉秋目,凝脂猩唇,壹掃適才的憔悴。
壹身玫瑰色銀鵲穿花旗袍,外邊搭了件水紅色菱緞背心,兩只金蝶耳墜掛在臉頰邊燦爛耀目,唯有簪在髻邊的白色茉莉,星星點點的透露出那壹份清雅。此刻的她明麗動人,艷驚四座。
4.她身穿淺粉色的修身旗裝,凸現出她修長勻稱的身姿;那粉色極淡已經接近白色,但是卻很嫵媚,就似少女臉頰上最自然卻最誘人的紅暈;衣袖、襟前、袍角卻用素金色鑲了寬寬的邊兒,更襯出高貴之氣;衣上精細構圖繡了綻放的紅梅,繁復層疊,開得熱烈,看得讓人心裏也覺得熱乎;足上壹雙同色的花盆底兒,緞子面兒上用珊瑚珠配著金線也是繡的紅梅,厚厚的鞋底裏做著鏤空的小抽屜,盛著梅花香粉,走壹步,地上就留壹個盛開的紅梅花印記;頭發只盤了簡單的髻,後面壹半仍是垂順的披散在腰後,右邊從頭頂到耳邊壓著用珍珠和紅色寶石穿的紅梅金絲鏤空珠花,蜿蜒盛開,更有幾朵開到了或是額邊、或是眼角、或是耳畔,那烏黑的頭發從間隙處露出來,更襯得“梅花”紅艷,而左側是那梅花琉璃釵,玲瓏剔透,渾然天成的紅色正好雕成了梅花瓣兒,下面墜著三股水晶珠和紅玉珠間隔的珠串,最下頭匯合在壹起,懸著壹顆東珠,竟有龍眼大小,更難得的是,那東珠的色澤竟泛出粉紅光暈;最外面罩著石榴紅織錦面的披風,壹雙纖纖玉手大方的露在外頭,並不似旁的小姐夫人般藏在手窩窩裏,左手上用打磨得圓潤的紅玉珠串,過中指交叉經手背到手腕裝飾著,襯得肌膚勝雪;領子是火紅的狐貍皮,襯著那嬌艷如春花的臉蛋兒;臉上還是不施粉黛,但卻用胭脂染了紅唇,顯得紅艷欲滴就如那頭上身上的紅梅;最吸引人的是眉心竟也有壹朵怒放的紅梅!這些達官貴人見的女人多了,這梅花妝也見過不少,但卻還是第壹次見到這樣的。原來縱橫眉心的紅梅竟是用真的梅花瓣貼成的,雅意悠然、大氣婉約,遠比那些用胭脂花上去的來得嬌艷。
而縱橫就似壹支傲雪紅梅,瞬間使得在場所有的誥命夫人、親貴小姐們黯然失色了。 5.珠木花走在市集上,頭圍的鎏金花座上綴嵌著血瑙珊瑚,映襯著她艷麗嬌嫩的容顏,兩側鏤空的蝴蝶飾連接著流穗,下接著各色松石珠穿編成的網簾,簾長及肩,火紅的牡丹嵌花掐腰織錦長袍,勾勒出她年輕豐滿的身形。
6.禮服是正紅色的,繡了九只金鳳,看起來雖不及黑色禮服莊重,卻是華麗異常,鳳冠上是六龍三鳳冠,龍是金絲掐制,鳳凰是翠鳥羽毛制成,龍嘴裏垂下許多珍珠寶石,龍鳳之間還有壹些翠藍花葉。鳳冠的下部有兩排以紅、藍寶石為中心,用珍珠圍成的小圓圈。
鳳冠後面垂著六條葉狀的裝飾物,上面滿是珍珠和寶石。鳳冠上的翠藍部分均使用翠鳥的羽毛制成,看起來能把人的眼睛晃花了。
7.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如九秋之菊,且看她約莫四十來歲,身著素衣,雙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頰邊梨渦微現,直是秀美絕倫,藍天、白雲、綠葉的映襯下,更顯得她膚色晶瑩,柔美如玉,但見她膚色奇白,鼻子較常女為高,眼中卻隱隱有海水之藍意。 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2.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4.她秀雅絕俗,自有壹股輕靈之氣,肌膚嬌嫩、神態悠閑、美目流盼、桃腮帶笑、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說不盡的溫柔可人。
5. 她肌膚勝雪,雙目猶似壹泓清水,顧盼之際,自有壹番清雅高華的氣質,讓人為之所攝、自慚形穢、不敢褻瀆。但那冷傲靈動中頗有勾魂攝魄之態,又讓人不能不魂牽蒙繞。
6.她獨倚長椅,火光映照之下,容色晶瑩如玉,如新月生暈,如花樹堆雪,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嬌柔婉轉之際,美艷不可方物。 7.聽她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向。
2. 求與美有關的古文、文言文和名言警句壹、“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主要 是依據他的樸素辯證理論,壹般地討論作為藝術美鑒賞對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變成了過分的感官享受和毫無節制的滿足,就會失去鑒賞藝術美的初衷,甚至 會失去其審美價值,而成為壹種事與願違、傷害身心的精神負擔和審美“災害”。
老子的美學觀,與其哲學觀中“道”的學說和政治觀中的“無為”思想有著直接的關系。他認為凡是那種“服文采、帶利劍”(五十三章)之美,就和壹切有為的東西壹樣,只能對人有害,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十二章),都是說“有為”之美必然損害人的本性。在老子看來,真正的美不在聲色、富貴等外在的東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從“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十九章)之道才能體現。這樣的美,就表現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壹章)。即是說,最完美的音樂是從沒有聲音處聽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從沒有形象處顯現的;壹旦有了具體的聲音、形象,反而破壞了自然的完美。這就是合乎“道”的美。老子的這些見解,接觸到審美的境界問題,揭示出審美活動中壹種超越對藝術的簡單感知的審美體驗,開了中國古代美學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全聲之美”等理論的先聲,也奠定了與儒家美學雙峰對峙的道家美學的基礎。
二、“樂由心生”:
《樂記》中對音樂的本質有著精辟的論述,肯定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它認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荀子有《樂論》壹書,可相印證。
以上都是可以各看到壹個系統的,下面是些散句:
1、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史記·吳太伯世家》“
2、美,甘也。——《說文》
3、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龔自珍《病梅館記》
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論語·八佾》
5、鐘嶸的《詩品》也從詩的角度系統地論述美。他反對人為的聲律,提倡自然聲律,保持詩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6、
7、
8、
9、
人之美是美的重要表現形式,不可忽也,。
3. 求關於“美”的古詩詞或者文言文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滿井遊記(節選)
(明)袁宏道
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jiā)堤(dī),土膏(gāo)微潤,壹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hú)。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鱗(lín)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xiá) 滿井之遊也。山巒為晴雪所洗,(juan)娟然如拭,鮮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è) 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jìng),然徒步則汗出浹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liè) 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琵琶行(節選)
(唐)白居易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如夢令》
(清)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4. 文言文的魅力到底是什麽呢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而言.第壹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最後壹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壹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壹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中學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什麽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這是無疑的.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文言文.由此可見中國的現代文明歷史還是很短的,解構或者解讀傳統文化還是現代化的必要,因為傳統智慧的繼承建立於對文言的正確解讀.2.文言文是知識.對,因為文言文已經不再是語言,它純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識,甲骨文也是知識,為什麽就不學甲骨文呢?對了,正是因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進壹步學習甲骨文等等傳統高級文字(學)的基礎. 3.文言文也是技巧.漢語的表述、描繪、組合、轉變、喻式、鋪比、推演……,在思想的表達上充分承載了漢文明的風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結構,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比較精深,對新漢語的構造將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話文”的相對.這個詞的結構是這樣的:文言-文.第壹個“文”是“文字”,“言”是語言.“文言”則指“文字化了的語言”.它說明兩層意思:其壹,指明文言文本是壹種語言;其二,這個語言後來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語言也有兩重含義:其壹,可以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數少數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其二,語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為歷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應該是:被文字化了的語言的壹種文體.後面那個“文”指文體. 那麽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還有什麽“前途”嗎?或者說,還會有什麽生活的應用價值?我想是有的.在傳統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現代社會時,只不過人們忽略了壹些邊緣地區的社會生活,才造成現代應用對文言文的懷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設中,某些碑刻仍然會用文言文撰寫,仍然采用書法書寫,使用工具鐫刻.篆書的應用也大多如此. 再放大去看,古典詩詞都屬於“文言”壹類,它們在生活中並沒有遠離我們而去.只是在語言形態上,之乎者也離開了口頭,成為文字之後,顯然它對技巧的推敲,表意的擴展,有了確實的規範要求.它的“前途”,就在它的應用,也在它能喚醒含混的詞源與典故.可以說,前途看好. “文言文”這個名詞也可以涵載語言與文字之間在文化歷史上的相互關系.某種形式上,壹旦某種語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書面化,其語言魅力頓減,而文字功能倍增.因為語言通常是口頭相傳,與生活密切相關,語言尚未進入文化狀態,它是對生活經驗的壹種保留,沒有文字的擴展性能. 我們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不免會產生壹種錯覺:古時人說話也是這麽說的麽?我想這可以用現在時態下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表述上的不同來“感受”,它們之間在結構上規則上並無大的區別.也可以推測,古人說話只不過比文言文更隨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兩拍”也可以做參考了.至於現在我們閱讀文言文,當然不代表在重復古人的說話,而是在朗誦或者默讀壹種文體. 閱讀文言文,感受的是壹種極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爾閱讀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種應有的肅穆.。
5. 有關美與醜的文言文長點的1.[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恒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讀譯]天下人都知道因為美而認為是美,自己產生了醜。
都知道善就是善,不知道善待自己。有和無彼此相生,難與易的相互成就,長短也是相互比較而出,高下滿盈相當,音和聲相互協調而成,前後相隨而韻。
所謂永恒,聖人以無為而為處事,實行不言的默化教育,尊循天地自然規律,不強行規範其生長,壹切按照自然法則的生長,扶持萬物成長不據為已有,為萬物成長而不恃所能,因為不居功強求,反而是功績隨道永存。2.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翻譯; 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麗。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美?”妾說:“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壹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
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裏的疆土,壹百二十座城池,宮裏的嬪妃和身邊的親信,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壹個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
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場所批判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裏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壹樣;幾個月以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壹年以後,就是想進諫,也沒什麽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3.原文;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壹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翻譯:江寧的龍蟠裏,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梅花。
有人說:"梅以枝幹彎曲為美,筆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幹傾斜為美,端正了就沒有景致;以枝幹疏朗為美,稠密了就沒有姿態。"本來如此。
這些文人畫士心裏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布,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規範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除去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摧殘梅、阻礙它的生機,把它弄成病態來作為賺錢的方法。梅的枝幹的傾斜、疏朗、彎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賺錢的人能夠憑他們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有的人把文人墨客這隱藏在心中特別的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幹),培養傾斜的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