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怎麽判斷壹首詩詞是否好詩?

怎麽判斷壹首詩詞是否好詩?

本文站在編輯角度淺談壹下,怎麽判斷壹首詩是否好詩?

什麽是好詩?歷史上不同的風格流派說法不壹,有的主張格調說,有的主張性靈說,還有的主張神韻說、肌理說等等。他們大都是偏向某壹個方面或角度,綜合概括起來不外乎以下五點: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和境界。

我們根據這五點規定五條標準,這樣我們就有了壹個基本的參考和評判標準。有了這個標準,編輯和作者在寫詩、改詩、讀詩、談詩等上面算是有個著落,有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拐杖”,就可以增加自覺性,減少盲目性,更加真實衡量壹首詩歌的水平。

第壹個標準,就是“格律嚴謹”,這壹條主要是針對近體詩(格律詩,絕句)。

格律是我們學詩的第壹道門檻。其實,它還只是形式上的“遊戲規則”而已,還談不到藝術上來。打個比方,就像下象棋,馬走日、象飛田、炮打隔山、車殺壹線,這好比是象棋的“格律”。

格律是引導我們進入古典詩詞氛圍的壹個向導。格律是古人把漢語音節的音樂美發展到極致所形成的規律。經過千百年的研究,古人認為漢字音節這樣排列是最美的,它對音樂美的調動是最充分的。

第二個標準,就是“語言清通”

詩對語言的第壹個要求,是把詩的語言寫的通順,叫讀者壹看就明白,引導讀者順利的進入妳的審美思維。我們前面說,格律還未進入藝術領域,語言已經進入藝術領域了。語言既是技術,又是藝術。

對語言的要求很多,語言清通是第壹位的,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不要以為說話說的很清楚,就能寫的很清楚了,那是有差距的。我們說話時可以重復,聽不懂時可以當面問。而讀者和作者的交流主要是通過文字,他不能當面問妳,妳也不能立刻解釋,所以對語言清通的要求就更高,超出我們現實生活中語言交流的本身。

通過文字,讀者看不到妳的手勢、表情。妳必須在壹句詩中幾個字就把妳的思想感情、要說的事,完整的傳達出來,不能叫讀者誤解、走岔路。

有些作者寫的詩,他自己很清楚,但讀者不清楚。不要以為妳說的話挺明白,寫的詩就不會有問題,語言問題壹定要當回事。

另外詩中的“雙關語”跟“歧義”是兩回事。“歧義”是讀者理解不出作者的原意,卻理解成了另外的意思,走到岔路上去了。歧義不是作者的本意,但是寫出來後,讀者卻理解成這個意思。而“雙關”的兩層意思都是作者想說的,表面壹層意思,通過某種關聯,背後還有壹層意思,這叫“雙關”。這兩層含義都是正確的,都是作者要表達的,但是作者重點表達的是那個背後的壹層。

如劉禹錫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那個“晴”字,就雙關了。它既是天氣陰晴之“晴”,又是愛情之“情”。這是作者的本意,是作者有意的藝術創作,不是歧義。

詩的語言要清通,就是不能讓讀者的理解產生歧義。不能讓讀者走岔路,把妳的意思理解錯了,不要讓讀者走迷宮,轉來轉去不知妳在說什麽。

第三個標準,就是“形象典型”

詩的藝術創作主要靠形象思維抒發感情,這是詩詞的審美特征,本質特征,它是以形象思維(藝術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的。我們把凝註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稱為“意象”。詩詞裏的形象,嚴格說來,都應稱為意象。

用形象表達自己的感情是詩詞藝術的主要特征之壹。唐朝詩人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告訴我們壹個寫詩的訣竅。那就是壹定要用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感情。妳看他寫壹個新媳婦問丈夫畫眉深淺合適不合適,時髦不時髦,但我們看詩的題目是“近試上張水部”,是給考試官張籍寫的,跟這個新媳婦毫無關系。他是想請考官張籍指點壹下,自己的文章有何得失,有何缺陷,是問自己的文章“入時無”。朱慶余是來參加科舉考試,但他壹字不提文章,而是通過壹個新嫁娘的形象來傳達自己的真實感情。這才是作詩的正道。

這對我們詩友來說是壹個啟示。我們在寫詩時可以參考壹下這首詩,想到應該通過形象表達自己的感情,不要直言其事,不要貼標簽,要把自己的感情灌輸到所創造的形象裏面去。這是詩詞藝術創作的特征,也是我們終身所要追求的。

形象創作可以分多類型,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壹是人象,這個用的最多。“洞房昨夜停紅燭”就是人象,壹個新嫁娘的形象。

二是物象。李賀《馬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這就是物象。物的形象,也是大量作為詩人抒情的寄托。

三是景象。如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這完全是壹個風景的畫面,是景象。這個也比較多。詩人往往不是只使用壹種形象,大多是人象、物象、景象兼而有之,結合使用。

四是心象。心理形象,沒有人物、景物,只是心理描寫,用心理形象映射出人物的形象。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這是寫壹個的心理狀態。還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也是心理形象的描寫。

五是事象。寫壹件事,其中人物的形象不太明顯,只是壹件事的過程。這在律詩中比較少,在古風裏比較多。李商隱《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逢。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這首是七律中少見的敘事詩,目前只發現兩首。另壹首是杜甫的《客至》。

六是暗象。就是詩裏好像沒有什麽明確的形象,但給人的印象非常清晰深刻,我們稱其為暗象。如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這是歌頌項羽的英雄氣概,而不是對項羽人物形象的描寫。但在讀者面前,項羽的高大形象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種手法我們稱暗象,這是壹種較高的藝術手法。

七是群象。壹首詩裏,不是壹個形象,而是好多個形象形成壹個整體,***同傳達某種感情。李商隱《無題》:“東風”、“百花”、“春蠶”、“蠟炬”、“曉鏡”、“雲鬢”、“月光”、“蓬山”、“青鳥”,用了好多形象;杜甫《絕句》也是好多形象。

形象和感情的關系並不是壹壹對應的,壹般來說,壹個形象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壹個感情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形象。對我們來說,只要選擇妳最熟悉的、感觸最深的形象就可以了。比如月亮。月亮是古人常用的形象,但表達的感情卻是千差萬別。李白說“疑是地上霜”,這是壹種感情;他又說“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這又是另壹種感情;他還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妳看,他又和月亮跳起舞來了。到了蘇東坡,他說“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又與李白的感情不同了;而辛棄疾的“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又是完全不同的另壹種感情了。

第四個標準,就是“章法嚴密”

詩要有布局,要有結構,要有開頭結尾,起承轉合,過渡照應。這跟作文壹樣,要安排好它的結構。因為詩比較短小,起承轉合挺緊湊,挺叫勁。要通篇考慮,要有壹個展開邏輯。壹般來說,是按照壹定邏輯展開,或者說,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或按照空間目力所及。

第五個標準,就是“境界高尚”

境界是詩的最高層面——精神層面,它是從詩詞的語言、形象、章法諸方面所提煉出來的精神成果,是詩詞所反映、所達到的精神高度。我們壹般可以把詩詞分為三個層面,基礎(技術)層面、創作(藝術)層面、精神(哲學)層面。上面談到的四個標準,格律屬於基礎層面,語言貫穿於三個層面,形象、章法屬於藝術層面。

其實,標準不止這五個,還有第六個標準,就是“風格鮮明”不過,這是指成熟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