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杜甫的懷古詩如下:
杜甫的懷古詩主要包括《詠懷古跡五首》和《蜀相》等。《詠懷古跡五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在夔州(治所在今重慶奉節)寫成的組詩,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的歷史人物。
其中,第壹首是這樣寫的:“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雲山。”。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夔州的生活和他的懷古之情。《蜀相》是杜甫懷古詩中的名篇之壹,後人評其悲壯雄勁,為七律正宗,亦稱其標誌著唐時懷古作品的典則,是憑吊武侯詩歌的極致。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杜甫在上元元年(760年)春因直言進諫觸怒了肅宗,乾元元年(758年)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三年(760年),杜甫棄官不做,攜家南逃到成都,在成都浣花溪旁定居。
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在成都遊覽武侯祠,寫下了這首詩。這兩首詩都體現了杜甫深深的懷古之情和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他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表達了他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深深憂慮,也展示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深沈的家國情懷。
杜甫,被譽為"詩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不少作品都描繪了歷史人物,表達了他的憂慮和關懷。杜甫生活在壹個充滿變革和挑戰的時代,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他的詩歌創作,尤其是他對歷史人物的描繪,往往體現出他對社會現實的關註和對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他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表達了他對社會弊端的批判和對社會公正的追求。例如,他在《麗人行》中描繪了楊貴妃的悲劇命運,以此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