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 作者徐誌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壹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壹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壹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擴展資料:徐誌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誌摩。
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誌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1915年畢業於杭州壹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壹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壹夜》。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
1923年春,徐誌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誌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壹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1925 年以前,徐誌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0月,徐誌摩接編《晨報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1]?。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這時,聞壹多已由美國回國並參加了《詩鐫》的編撰工作。除第三、四兩期由聞壹多和第五期由饒孟侃負責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誌摩主編。發表的《詩刊弁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誌摩執筆。《詩鐫》的撰稿人努力於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關於詩藝的探討,所以《晨報詩刊》的創辦,標誌著詩歌流派——新月詩派的形成。同年與陸小曼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創辦《新月》雜誌。
1927年春,新月社壹些成員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此時,徐誌摩也與陸小曼結婚並移居上海。徐誌摩四處訪友,奔走聯絡,與聞壹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余上沆、張禹九等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別墅辦了新月書店,由胡適任董事長,余上沆任經理,後由張禹九接任。同年,徐誌摩也出國遊歷英、美、日、印等國。
1928年3月,徐誌摩壹邊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擔任教授工作,壹邊又創辦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別康橋》,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誌摩。《新月》壹***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誌摩與陳夢家、邵詢美、方瑋德等又辦了壹個《詩刊》季刊,徐誌摩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出了四期 。
擴展鏈接:百度百科——徐誌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