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壹江春水向東流。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藉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壹灘鷗鷺。
2. 有誰能夠寫出壓韻的文言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3. 在古文裏,什麽樣的算是押韻啊押韻是在詩文中,把同韻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壹般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諧和之美。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壹。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
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 押韻叫合轍. 壹首詩有沒有韻,是壹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
至於要說明甚麽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
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
大家知道,壹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壹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聲母,ōng是韻母。
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聰"c 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 ,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例子(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登鸛雀樓》王之渙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
《月光光》(童謠) 例子(3):不因氣壓搖擺,只因有妳擁戴。《我的驕傲》歌詞 Anders Lee、黃偉文 例子(4):妳「精」我都「精」,飲杯竹葉青。
「竹葉青」廣告語 把同韻的字有規律地配置在詩詞等韻文的句尾。各句押韻的字叫做韻腳或韻字。
押韻是詩詞等韻文的語言特點之壹。其主要作用是使聲音和諧優美,吟誦順口悅耳, 便於記憶流傳。
“韻”和“韻母”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謂同韻,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韻母,如有韻尾則韻尾相同,韻頭可以不同。為了便於押韻,人們把同韻的、可以相押韻的字歸納為若幹韻部,根據現代北京語音的音系歸納的韻部,最常見的有十八韻和十三轍 簡介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壹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同壹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②。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
4. 想問下詩詞歌賦都需要押韻,文言文需要押韻嗎不都是追求押韻的,當代詩不追求押韻,不過韻可以使文章更有節奏感,在使用中不用刻意追求,過多的追求反倒使文章顯得造作!詩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因素,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壹定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
格式 五絕: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絕: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詞的押韻方式比詩復雜,而且變化很多. (1)壹首壹韻的:和近體詩的押韻方式相同,壹韻到底,這在詞中居大多數.如《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範仲淹) (2)壹首多韻的:如《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 用兩仄韻兩平韻,這在詞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壹首詞用韻最多的要算《離別難》:“寶馬曉韝雕鞍,羅帷乍別情難.那堪春景媚,送君千萬裏.半妝珠翠落,露華察.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淚闌幹. 良夜促,香塵綠,魂欲迷,檀眉半斂愁低.未別,心先咽,欲語情難說.出芳草,路東西.搖袖立,春風急,櫻花楊柳雨淒淒.”(薛昭蘊) “鞍”、“難”、“寒”、“幹”為壹韻;“媚”、“裏”為壹韻;“燭”、“曲”為壹韻,“促”、“綠”為壹韻;“迷”、“低”、“西”、“淒”為壹韻;“別”、“咽”、“說”為壹韻;“立”、“急”為壹韻,***七部韻,交互錯雜,最為復雜少見. (3)以壹韻為主,間押他韻的:如《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此詞即以平韻“樓”、“鉤”、“秋”、“愁”、“頭”五韻為主,間入仄韻“斷”、“亂”二韻為賓.又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 此詞即以平韻“聲”、“行”、“生”、“迎”、“晴”五韻為主,間入“馬”、“怕”二仄韻,“醒”、“冷”二仄韻,“處”、“去”二仄韻為賓. (4)同壹韻部平韻仄韻通押的:同部平仄韻,如“東”協“董”、“送”.“支”協“紙”、“?”,“麻”協“馬”、“?l”等都.稱作“同部三聲葉”在詞中最常見的,有《西江月》、《哨遍》、《換巢鸞鳳》等調.如《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來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壹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壹聲春曉.”(蘇軾) “霄”、“驕”、“瑤”、“橋”四平韻,與“草”、“曉”二仄韻,都同在第八部. 這類平仄通協的詞調,以平韻與上、去韻通協者為多,平韻與入韻通協者甚少.這是因為在宋詞中入聲韻往往獨用,不與他韻通用. (5)數部韻交協的:如《釵頭鳳》: “紅酥手,黃?g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壹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陸遊) 此詞即以上片的“手”、“酒”、“柳”與下片的“舊”、“瘦”、“透”相協,又以上片的“惡”、“薄”、“索”、“錯”與下片的“落”、“閣”、“托”、“莫”相協. (6)疊韻:如《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 疊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韻: 宋詞在句中押韻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蘭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雲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又如《惜分飛》的上下片結句,毛滂作“更無言語空相覷”,“斷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淚珠成縷眉峰聚”,“斷腸解賦江南句”等等都是. 句中押韻有兩三字壹韻的,如蘇軾《醉翁操》:“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吳文英《三姝媚》過變:“春夢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又《高陽臺》:“孤山無限春寒”. (8)四聲通協: 上舉各例平仄通協,只是舉上、去協平的,此外還有入協上、去之例.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稼軒《賀新郎》詞:‘柳暗淩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壹番新綠.’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與韓玉《賀新郎?詠水仙》以‘玉’、‘曲’協‘註’、‘女’,《蔔算子》以‘夜’、‘謝’協‘節’、‘月’,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詞中四聲通押,敦煌曲中已有.《雲謠集》中有《漁歌子》(“洞房深”)壹首,全首都是上、去韻,只有第三句“寞”字入聲;又《喜秋天》(“芳林玉露催”)壹首,全部是入聲韻,只有末句“土”字上聲.這二首可說是詞中四聲通押最早之例.但詞中四聲通押最多見的,是金、元人的詞.。
5. 古詩和古文裏的押韻是啥我把我老師教我的都給妳分享壹下:
詞 譜韻腳標明用仄韻的,妳就使用仄韻字,標明用平韻的,妳就使用平韻字。說到對仗,對仗就是對聯的意思,又稱“對偶”。對仗有分寬對、鄰對、意對、細類對等。壹首完全合律的詩詞或是壹副比較工整的對聯,壹般都取用細類對。至於平仄用字方面,壹般使用平水韻,也有專用的詞韻。平水韻有分陰平、陽平(又叫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入聲。還有今人所編的《中華詩詞新韻》。妳不妨上網查找壹下,是很方便的。
平水韻分類,如壹東、二冬、三江、四支等等。。。。。。
對仗歌訣有:如天對地,山對水,前對後等等。。。。。。
6. 有四句全押韻的七言古詩嗎絕句的“全押韻”,是指絕句從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韻;要求完全徹底,不論平、仄,按照《太和正韻》國、粵語統壹通押。
縱酒狂歌韻益高,華年頗覺近 *** 。鵬城來日扶吟纛,立馬橫刀氣自豪。(《遣興》)
人在江湖何所思,秋風乍起又催詩。河山壯麗如儂意,總有情懷花未知。(《江南行》)
得道野猴肥,風高沒鳥飛。欲尋仙韻味,煙雨上峨嵋。(《重上峨嵋》)
踏月手相牽,笑談肩並肩。無情還見面?不覺有明天。(《昨夜》)
願執纖纖手,同輕萬戶侯。冰魂常易瘦,白首也凝眸。(《紅塵》)
夜靜觀滄海,風懷獨自開。無情也無奈,歸去約仍來。(《赤灣觀海》)
四顧無所倚,誰復懷忠義。雄才未可施,書劍隱於市。(《歸南山》)
銀湖明月夜,輝映蟲鳴野。美人下名車,秋風入香榭。(《銀湖》)
心明頓轉性,既悅波瀾靜。風雨雷電鳴,巋然泰山定。(《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