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政治家。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黃爵滋、魏源等提倡經世之學。任東河河道總督,曾主持修治黃河。後任江蘇巡撫,又修治白茆、瀏河等水利。道光十八年(1838)任湖廣總督,禁止吸食鴉片,卓有成效。旋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輸入。次年到廣東,嚴令英美煙販繳出鴉片二百三十七萬斤,在虎門當眾銷毀,並積極籌備海防,倡辦義勇,屢次打退英軍武裝挑釁。1840年1月任兩廣總督。6月英國發動侵略戰爭,英軍見廣東防守嚴密,乘隙侵占定海,北犯大沽。因受投降派陷害,被革職。次年派赴浙江,籌劃海防,不久充軍新疆。在新疆興辦水利,墾辟屯田。後起用為陜西巡撫,擢雲貴總督,因病辭職回籍。1850年被起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督理軍務,在潮州途中病死。能詩文。所著有《林文忠公遺集》、《信及錄》等。林則徐詩詞選、註者不少,良莠不齊。
登程赴戍口占示家人 二首選壹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作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則徐遭受迫害,被貶戍新疆。是年夏歷七月,自西安啟程赴伊犁,作詩告慰家人。此詩是歷來林則徐詩作中最出名的壹首。
此詩首聯是說: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下去,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幹必定無法支持。(此時林則徐剛剛在西安大病壹場,說出此語可能是真心話,不見得是反話。)頷聯若用現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已成為百余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頸聯表現了政治家對宦海沈浮的豁達淡定胸懷:我心已疲憊不堪,充軍新疆放松壹下,還要感謝聖上對我的照顧。作為壹名戍卒,恰恰可以養拙呢,不用再出風頭了。尾聯別出心裁地引用趙令《侯鯖錄》中的壹個故事生,自比宋隱者楊樸。古人常以歸隱作為詩的收官之筆,以顯示壹種超脫的心態。如張翰想念家鄉的鱸魚美;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等等。林則徐以楊樸妻子的打油詩來表達歸隱之意,有點玩世不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