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什麽沒押韻?是失誤嗎?

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什麽沒押韻?是失誤嗎?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壹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托。

今天我們就來賞讀壹下,李白的那首千古名作《獨坐敬亭山》,詩雲:

此詩歷來註家箋評頗多。劉學鍇《唐詩選註評鑒》列三十多條。

當然也有異議,如明代胡應麟:絕句最貴含蓄。青蓮“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亦太分曉。認為此詩過於直曉。

評及山水詩者,如明末清初學者唐汝詢:鳥飛雲去,似有厭時,求不相厭者,惟此敬亭耳。模寫獨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唐詩解》卷二十壹)

這首五言絕句小品,相信大家都壹定很熟,但我經常說,越熟悉的往往卻是最陌生的。所謂熟悉的陌生人,道理就在於此。這首詩沒押韻?是失誤嗎?

音韻的壹個問題,就是“相看(kān)兩不厭”的那個“看”字,很多人會讀成“相看(kàn)兩不厭”。其實這個“看”字是個多音字,既有kàn又有kān,兩個讀音,現代白話裏多是讀kàn這個音,它的本意是看見。從字源學的角度來講,它最早的意思是上面搭著壹只手,搭在眼睛上面,然後向遠處張望的意思。所以“看”是遙望的意思,最準確的就是李白說的“遙看瀑布掛前川”,就是遙看的意思,但為什麽我們會讀“遙看(kān)瀑布掛前川”,包括“草色遙看(kān)近卻無”。其實按照詩詞格律的音韻,這個“看”字在詩詞裏大多的時候,是讀平聲的看(kān)字。

這裏應該有兩個原因,第壹個原因大概唐音中主要是以讀看(kān)字為主。妳看《唐韻》解釋“看”字,音韻的角度就說,“苦寒切”,古代註音反切法,苦是聲母k,“寒”就是用它的韻母包括它的音調,它是個平聲字,那麽這個“看”其實最早應該是個平聲字。包括《集韻》、《韻會》、《正韻》,註音又讀“秋寒切”,反切同樣是還註它為平聲字,而且特別註出應“刊”,刊物的刊,報刊雜誌的刊,那個“刊”。所以在唐音裏,它主要是讀kān這個音。另外,從訓詁的角度上來看,“看”最早是把手搭到眼睛上來,向遠處望,張望、遙望的意思。

所以《說文解字》說,“看者,睎也”,又說“睎者,望也”,所以它最初並不是我們說的看見的意思。看見的意思,大概用“視”、“睹”就可以了。但是“看”是要向遠處望,古人為什麽要特別註意向遠處望呢?是因為早期部落時期,人們特別註意保護自己的生存資源,所以對於遠處而來的危險,有特別地警惕。所以妳看,“看”作為壹個多音字,現在還有看護、看守、看門人,這樣的引申義,其實應該都是從遙望、遙看這個意思延伸而來。

所以在讀古詩的時候,不光是韻腳字,“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要讀(kān),像“相看kān兩不厭”,包括“遙看kān瀑布掛前川”,“草色遙看kān近卻無”,“卻看kān妻子愁何在”。我們知道,所謂“壹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二四六”的這個押韻位置上,其實盡量讀平聲。當然如果不是在“二四六”的押韻位置和韻腳位置上,比如說在其他位置, “看萬山紅遍”,或者“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這個時候就可以讀成仄聲字的看kàn。大多數時候,只要是韻腳字或者是在“二四六”上,古詩詞裏頭應該是讀作kān的。

人是需要溝通的,魯迅這樣耐盡極端孤獨的大文豪也說“人生得壹知己足矣”,還有周國平說的:“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者都屬於靈魂。壹顆靈魂發現、欣賞、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壹顆靈魂發現了,便有了溝通的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對於靈魂空虛之輩,不足以言這兩種快樂。”

詩人在人世間已經找不到溝通的快樂,因此,擁有大財富的李白當然希望自己的財富被人發現,並由此產生溝通的快樂,但現實告訴他,這種愉快無法實現,於是,他在敬亭山前獨自久坐之後,忽然發現,這座不言不語的山峰似乎才是自己的知己。

在這首詩裏,李白沒有寫敬亭山的秀麗風光,沒有寫敬亭山的人文景致,而是在被擬人化的借敬亭山尋到了慰藉,慰藉自己那顆孤獨的心靈,慰藉自己淒涼的處境。鳥雲是無情的,現實是無情的,只有對面的敬亭山是多情的。

李白在敬亭山裏找到了靈魂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