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林貝赫教授是我國蒙古族新文學的奠基人之壹,以其傑出的詩才和對詩歌精神的恪守開創了壹代詩風。巴·布林貝赫的母親哈斯花兒是當地著名的民間歌手,他自幼便深受民間文學的熏陶。他根據民歌曲調創作的《圓圓的山峰》的歌詞,實乃其第壹篇作品,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當年作為“民歌”在原昭烏達盟、哲裏木盟等地廣為傳唱。他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生前***創作了200多首詩歌,代表作有《心與乳》、《命運之馬》、《給攀登者》、《生命的禮花》;歌詞創作有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草原贊歌》等,已出版15部詩集(蒙漢文)。此外,他還翻譯過著名詩人艾青和田間的詩作,並審訂過美國詩人惠特曼《草葉集》的蒙文版譯文。巴·布林貝赫主要用蒙文創作,中、晚年以來也用漢文寫詩。他的早期詩歌在發表之初,便得到蒙古族文藝界廣泛關註和高度評價,並翻譯成漢語,引起了全國文壇的高度重視。他善於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文學新路,在繼承本民族歌詩傳統的同時,又不為傳統手法所束縛,得心應手地運用變化無窮的比興、排喻、回旋反復、重章疊句和多方鋪敘的手法,詠嘆出飽滿而深沈的詩情畫意,傳達出悠遠曠達的草原文化底蘊。因此,他的詩歌創作以獨樹壹幟的藝術風格,對當代蒙文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在蒙古族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帶動並激勵著壹批批中青年詩人走上文學道路和堅守詩歌精神的神聖家園。他所取得的文學成就堪稱蒙古族乃至中國少數民族詩歌史上壹座難以企及的巍峨高峰。他也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少數民族作家之壹,深受各民族讀者、作家和學者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