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對秦始皇嬴政的評價,向來都是兩極分化。
有多少人罵他殘酷暴虐,就有多少人誇他千古壹帝。
那麽,作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又是如何評價秦始皇的呢?
毛主席對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壹舉動又持哪些看法呢?
答案或許和大家想的不太壹樣。
毛澤東曾經多次給予秦始皇極高的評價。
有壹次,毛主席接見外賓,直言“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超過他的。”
在1973年的壹次談話中,毛主席還引用了李白的詩句“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來表達對秦始皇“統壹中國”功績的贊賞。
毛主席認為秦始皇是第壹位把中國統壹了起來的人物,他不僅使中國在政治上實現了統壹,還統壹了文字以及各種制度,秦始皇的功業是開創性的。
秦朝創立的郡縣制壹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現在所說的省、市,名稱和秦朝時不壹樣,但是本質上是壹樣的。
從秦始皇統壹全國到清朝滅亡的這兩千多年間,我國總***出現四次分裂:三國、東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幾次分裂現象持續的時間並不算長。
總的來看,在秦之後,“統壹”是我國 歷史 的常態,這壹點,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比不上的,而我國也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壹壹個以大國形式延續下來的國家。
這些都可以說是秦始皇的功勞。
所以,毛主席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極高。
要說秦始皇做的最讓人痛恨的事,壹定非“焚書坑儒”莫屬。
正是這件事,讓秦始皇背上了“暴君”罪名,壹背就是幾千年。
那麽,焚書、坑儒的真正情況究竟是怎樣?毛主席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焚書事件:
春秋戰國時期,文人誌士喜歡假借《詩》《書》等各種典籍議論朝政。等到秦始皇統壹全國之後,來自六國的書生們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
他們經常以先賢們的言語為依據,煽動百姓的不滿情緒,阻撓秦朝政府推行政令。
秦始皇對此十分不滿。
在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十四年,宮內舉行了壹場宴會,有七十多名博士參加。
在宴會中,大臣周青臣發表祝詞,對秦始皇不封諸侯、設立郡縣的行為大加贊揚。
來自齊國的淳於越持反對意見。他認為,郡縣制不長久,應該效法古代,依舊采取分封制。
這個時候,擔任丞相的李斯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時代已經變了,像淳於越那樣的腐儒不理解當前現狀,只知道以古非今、反對政令實施。
李斯向秦始皇建議,燒毀除秦國以外的所有史書,燒毀《詩》、《書》,殺死討論這些書籍以及妄議朝政的人。
總而言之,除了醫藥、占蔔和種植,其他種類的書籍都要全部燒毀。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展開了壹場轟轟烈烈的焚書運動。
坑儒事件:
自古以來,做皇帝的都曾幻想過長生不老,秦始皇也不例外。
最初,齊國壹名叫徐福的方士說海中有三座神山,他願意帶著童男童女去為秦始皇求取仙藥,秦始皇答應了。但是,徐福壹去不回返。
後來,嬴政又派燕國的方士盧生等人出海求仙,沒多久,盧生就回來了,還帶回了壹本仙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也。”於是,秦始皇便派蒙恬帶兵去打胡人。
接著,盧生又勸秦始皇對自己的居住場所保密,說不藏好的話仙人不會賜藥。秦始皇也都照做了。
只是,不管如何折騰,秦始皇始終沒能得到所謂的“長生不死神藥”。
而盧生等人,湊在壹起說了壹番譏諷秦始皇的話之後,竟然偷偷溜走了。
這下,秦始皇的憤怒再也壓制不住了。
他自問對徐福、盧生等人不薄,卻沒想到這幫人不僅沒帶來仙藥,還在背後誹謗自己。
秦始皇壹邊派人捉拿盧生等人,壹邊大力清查留在鹹陽的儒生,看看是否還有人在妄議朝政。
這壹查,就查出來了將近500個違反禁令的儒生,秦始皇壹紙詔書,將這些儒生全部活埋。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前來勸諫,說這樣可能會導致百姓恐慌,秦始皇聽不進去,甚至把扶蘇趕出了京城,讓他去蒙恬軍中做監軍。
秦始皇坑儒真的罪不可赦嗎?
對於這件事,毛主席的看法非常獨特。
1958年在談論黃河水利建設問題時,毛主席談到了秦始皇坑儒壹事,他認為 秦始皇是個好皇帝,說是焚書坑儒,其實也只不過是坑了四百六十個人,並沒有殺光天下讀書人, 而且就像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壹樣,秦始皇那個時候也面臨著種種難題。
清朝有名學者叫吳景旭的學者曾經在《歷代詩話》中引用南宋史學家鄭樵的評論,說“秦始皇只是坑殺了少量儒生,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殘酷”。 毛主席在閱讀《歷代詩話》時,在和此種觀點相似的地方都打上了圈圈,這些也都說明他是認可這種說法的。
毛主席還專門做過壹首關於“焚坑”的詩歌,裏面有幾句是這樣寫的: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對於 社會 制度的改變,儒家學派的觀點是重回西周分封制,這和秦始皇的立場是完全相反的。在毛主席看來, 儒家是向後看,搞的是 歷史 倒退那壹套,法家則是主張向前看,更註重現實的發展。而縱觀中國 歷史 ,只要是做出了偉大成就的,無壹不是法家。
所以,比起孔夫子,毛主席更認同秦始皇。
古往今來,但凡改革,壹定會引發守舊派的強烈反對。
秦始皇焚書坑儒,雖然對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但是對於當時的秦政權而言,卻起到了清除改革障礙、統壹思想的作用。
盡管毛主席對秦始皇十分推崇,但是他並沒有對其給予全盤肯定。
在文化大革命後期,有人大力吹捧秦始皇,毛主席對此曾經明確表示: 對待秦始皇的態度必須要壹分為二。從推動 歷史 進程這方面來看,秦始皇的確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秦始皇在完成了統壹大業後,沈迷於求仙和享樂,並且殘酷迫害勞動人民,以至於陳勝吳廣等人起兵反抗,他們的反抗鬥爭是完全正義的。
從總體上而言,毛主席對秦始皇的評價是非常客觀、中肯的,既沒有完全否定,也沒有盲目吹捧。和其他壹些 歷史 學家相比,毛主席對 歷史 人物的態度顯然要公允的多。
而這些,對我們現在研究 歷史 現象和人物事跡,依然起著很強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