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徐誌摩的那個我揮揮手不帶走壹片雲彩的全詩是?

徐誌摩的那個我揮揮手不帶走壹片雲彩的全詩是?

這是現代詩人徐誌摩的代表作品《再別康橋》,“康橋”是徐誌摩精神的故鄉,與康橋匆匆作別,那種心情自然是依依難舍的。以悄然的惜別,抒寫無盡的眷戀之意,是這首詩的特點。

壹、全詩內容如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壹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壹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壹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壹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壹揮衣袖,

不帶走壹片雲彩。

二、詩歌註釋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

⑵招搖:這裏有“逍遙”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撐船工具。

⑷溯(sù):逆著水流的方向走。

擴展資料:

《再別康橋》詩歌賞析:

第壹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壹股清風壹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

第二節至第四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裏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壹壹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壹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誌,直覺得“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裏,做壹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壹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

第五、六節,詩人翻出了壹層新的意境。借用“尋夢”、“滿載壹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我不能放歌”以及“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壹波三折!最後壹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壹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麽?已毋須贅言。全詩壹氣呵成,蕩氣回腸,是對徐誌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壹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壹種獨特的審美快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再別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