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慈姥磯是什麽詩

慈姥磯是什麽詩

《慈姥磯》是南朝梁的詩人何遜創作的壹首五言律詩。

《慈姥磯》的原文是:斷隴橫空鐵骨呈,舟行冒險客心驚。蒼熊突入半江臥,彩鳳飛來疏竹鳴。新港抱山浮樹影,怒濤觸石帶風聲。丁蘭廟廢人還葺,世遠猶存孝子名。

慈姥磯:地名,在今安徽省當塗縣北四十裏,突出於長江中。磯,突出於水邊的山石。遙岸:遠處的江岸。安流:流淌著的平靜的江水。“野岸”句:傍晚時與友人壹起來欣賞江景,使自己暫時去掉了離別家鄉的憂愁。解,去掉。去,離開。平沙:廣闊的沙原。連山:連綿不斷的山巒。客:飄泊在外的人,作者自指。已:停止。

文學賞析:

早在晉初的左思,就表達了六朝人對山水的美學觀點:“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在六朝人看來,自然山水比“悲音不***聲,皆快於耳”的音樂,更能渲泄人內心的痛苦,產生審美愉悅。因此,六朝人不僅創立了山水詩派,而且真正創造了山水的意境美。何遜這首《慈姥磯》正是如此。

“喜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壹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在這裏,山水的境界與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在羈旅思鄉的憂愁中,詩人信步來到江邊,眼前驀地出現了壹派輕柔靜謐、的麗多彩的暮天景象:藹藹而升的暮煙,宛如輕風托起壹塊白紗,婀娜嬌柔、奇幻多姿、朦朧淡遠。

寧靜的江面上,艷麗的夕陽撒下壹片紅寶石,晚風徐來,波光粼粼、光彩奪目。大自然敝開她那母親般的懷抱,輕輕擁抱撫慰著遊子弧獨的心靈。在這壹瞬間,詩人暫且忘記了羈旅的憂愁和悲傷,只覺得內心壹片恬靜和安然。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隨著詩人心情的豁然開朗平舒,自然境象也隨之闊大展開起來。詩人遙看壹望無邊的沙岸和重疊起伏的山霧,不由心曠神怡,如醉如癡。然而,就在這壹瞬間,“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江面上出現了壹葉歸舟。它使詩人陡然回到現實中來,又沈浸在不盡的思鄉憂愁。

陸時雍曰:“何避以本色見佳,後之采真者,欲之不及”。這可謂切中肯肇,概括了何遜創作的美學特征。從這首《蔥姥磯》可以看出,何遜的山水詩,善於以猜麗淺近的文辭,狀寫觸日可見的自然景物,並在其中寄高深擊真切的人生感謂,讀之使人黨得“語近情遙”,“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

而這,正是中國詩歌美學推崇的最高境界。因此,何遜清新雋永的山水詩深為人們喜愛。齊梁時代雖然崇尚綺文風,但當時的文壇領袖沈約就稱,每讀何詩“壹日復,猶不能已”而後代有些評論家,更是將何遜與謝眺、陶濬、鮑照相提並論,顯示出對何詩的特別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