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何休走,依門回首,還把青梅嗅”是李清照的哪首詞?

“何休走,依門回首,還把青梅嗅”是李清照的哪首詞?

原詩:蹴罷秋千,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戔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賞析壹

此詞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後壹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象燕子壹樣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妙在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後,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壹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幹蕩秋千時用力,出了壹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在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壹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壹語既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地點是在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壹少女蕩完秋千後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裏闖進來壹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壹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後她只好借“嗅青梅”這壹細節掩飾壹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壹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壹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獲“曲盡情悰”之譽。全詞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反用四十壹字,就刻畫了壹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賞析二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壹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壹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現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裏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壹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裏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壹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壹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晃沖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撚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於“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子》中“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裏住”的“回顧”,李珣《南鄉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壹樣,雖然它們所表現的內容、表達的感情,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比較復雜的內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麽狼狽的是誰,是什麽樣的人。這表現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壹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容來說,遠遠超過了這壹生活側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並寫出婦女的內心世界,而且有壹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壹定的深意,的確是壹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壹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壹說為山東章丘縣明水鎮)。出身書香世家,自幼聰敏,才華出眾。她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桎梏下沖破重重阻力,脫穎而出,英姿煥發地登上文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壹顆永恒的星辰。

少年時的李清照,性格活潑開朗,是個無憂無慮的樂天派。壹個初夏露濃壓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來到後花園打秋千。正當她打過秋千,正欲回房梳洗的時候,只見有人影影綽綽走進了花園。此時的她衣衫不整,披頭散發,不好見人,只得含羞而走,慌亂中,顧不得穿鞋,頭上的金釵落地。回到樓上,她突發靈感,便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寫成了壹首小令《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寥寥數行,壹個活潑可愛而又有幾分調皮的少女形象清晰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也許,這首詞是李清照的處女作,她的起點就如此雄奇瑰麗,真是閨中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