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最美的青春》的背景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學生上塞罕壩種樹。當年塞罕壩還是壹片荒漠,在國外種樹專家都說塞罕壩根本沒有種活樹的條件的情況下,在反復種樹失敗的情況下。因為有人相信曾經的塞罕壩有過“成片的樹木,唱歌的鳥兒,流水潺潺,早晨還有梅花鹿拱妳家的門……”的美好環境,現在和未來就壹定能種活樹。
關於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我只說兩點。
1.塞罕壩人的“愚公精神”——精神的傳承
壹個又壹個人上了塞罕壩,他們願意把自己的青春和壹生獻給塞罕壩,獻給種樹事業,並且有愚公“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精神,自己紮根塞罕壩,教育自己的子孫要繼續紮根塞罕壩。經過塞罕壩三代人的努力,塞罕壩達到了森林覆蓋率80%以上。
中國近代有壹百多年的屈辱史,無數英雄兒女用青春的智慧、熱血和生命開創了如今的“不愁吃、不愁穿”,相對公正、自由、法治的社會局面。
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回顧千年歷史,有那麽多精神財富可以滋養我們的靈魂,有那麽多英雄人物可以讓我們效仿。我們有多少人生、社會的難題都可以從中找到靈感和方法。
很多人抱怨我們如今的社會有多少的不盡完善。可是想想,我們這壹代人的使命不就是要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的嗎?有人說這個時代是很難出英雄的時代。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長征路要走,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歷史使命要完成。我們的時代也有英雄,他們在默默做事,致力於用壹生的時間解決當下的各種問題。只是他們尚未被我們看到罷了。
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就是人生交答卷的時候,那時壹生的作為自有後人評說。雖然有的人甚至到身後幾百年才會被更多的人提說,但壹輩子的貢獻就是壹個人來到人間的最大痕跡。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後壹句話說就是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壹次,人的壹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這樣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而我也願意將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奮鬥。
2.塞罕壩人的愛情——敢愛敢恨,壹愛就是壹生
青春最美的顏色是熾熱的心火,青春最美的顏色是稚嫩的春色。青春的話題離不開愛情,沒有愛情的青春不夠圓滿,沒有青春的愛情則缺少了火熱的色彩。
老壹輩塞罕壩人的愛情觀是老壹輩中國人愛情觀的縮影。他們當時已經是自由戀愛,自由而不放縱。他們勇敢說出自己愛意,勇於追求所愛。他們對三心二意的“渣男”是徹底的批判和不屑。他們不濫用社會賦予他們的自由,堅守愛情的底線。他們在感情上的率真、直白、果敢和禮節有度值得青年壹代人的學習。
在大雪封路的緊急關頭,壹顆糖能救人命,壹袋剩飯亦能救人命,在這當中顯現出的人性的光輝照亮了壹對青年男女壹輩子婚姻的幸福路。
在當年物質匱乏的塞罕壩,喝咖啡是壹種難以想象的奢侈行為,男青年用壹個手工制作的小磨盤博得了心儀已久的姑娘的心。
在無數次的失敗和堅持中,在長時間的並肩工作下,那種日積月累最終醞釀成熟的彼此欣賞與愛慕,最終讓壹對青年男女沖破心靈的禁錮走向彼此。
…………
這就是塞罕壩人的愛情,質樸、純真,歷久彌新,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