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著名抗元將領文天祥生前留下的千古絕唱,被後人廣為傳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它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了國家、為了正義而前仆後繼,英勇獻身,譜寫了壹曲曲感人的贊歌。
今天,讓我們重溫歷史,感受文天祥那種濃濃的愛國情懷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壹 再讀經典,感受悲壯,領略崇高。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壹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這首詩飽含沈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後壹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二了解背景,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文天祥在怎樣的壹種境遇之下,寫的這首詩呢?讓我們走進歷史,揭開真相。
1. 國家處於危難之時。
當時,南宋已經到了岌岌可危、面臨滅亡的關鍵時刻,用文天祥的話說是“山河破碎風飄絮”。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占,恭帝趙昰被俘。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等人先後成立小朝廷,希望重整河山。
但元軍仍是窮追不舍,企圖將其消滅。用山河破碎形容當時這種局面,壹點都不為過。
2.家庭陷於破亡之際。此時文天祥自己的老母親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用詩中的話說“身世浮沈雨打萍”,壹點不假。他自身就像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淒涼。
3.自身難保,處於被俘之中。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元軍元帥張弘範押到船上,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此詩問世,來以此明誌。
4. 高官厚祿誘惑之時。文天祥作為南宋的重要人物之壹,在被俘之後元軍對其進行了多次勸降,許諾以高官厚祿,但均未遂。
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家破國亡、身陷囫圇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心中仍系國家,決定舍命捐軀,以死報國,這種情懷何等偉大,這種氣節何等高潔,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三 正氣之歌,後人傳唱,被人敬仰。
文天祥被俘後於1279年10月被解至燕京。元朝統治者對他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屈,決心以身報國。在 1283年慷慨就義。
人們敬佩他,因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責任感。
人們敬佩他,因他無論是威逼還是利誘,始終沒有低下高傲的頭顱。
人們敬佩他,因他那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懷。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就是文天祥的真實寫照。
李清照在《夏日絕句》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文天祥不愧是人中的豪傑,鬼中的英雄。
吳晗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文天祥就是壹個響當當的有骨氣的中國人。
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氣,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存!他的故事,必將永垂不朽,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