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了:
書 憤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拿劍,拿劍,痛擊狂胡三百萬。”
回望中原,妳看見蕭蕭邊關,妳聽見刁鬥笳鼓,猛然吶喊。
激憤萬千,氣勢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嶽還高,比三萬裏入海之河還長遠。
少年時的夢想,壯年時的期盼,都是想恢復中原,恢復那幾萬裏河山。而夢想是妳的,期盼是妳的,所有的正義和悲憤都是妳的,江山卻是那個姓趙的,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茍安。於是,妳的手,妳可以草就軍書和錦繡文章的手,妳可以抽倚天之劍的手,妳充滿正氣和願望的手,此時,攥緊的是壹把噴血的激憤和疼痛。
狂胡不是妳的對手。妳在茫茫夜雪裏的樓船猛然壹動,就嘯氣成劍,就劍影刀光,就殺聲震天,就讓狂胡伏屍百萬,那河山就陽光遍布,那遺民就笑語紛然。秋風裏,妳鐵血強勁的狂飆,就激起萬裏滾滾煙塵,胡馬望塵而逃。
妳的對手在大宋的朝廷裏,他們躲在陽光射不去的最潮濕的角落,他們附著那個姓趙的家夥,壹遍又壹遍地算計妳,讓妳滿手的力量無法釋放,讓妳的劍抽不出來。無路請纓,空懷長風;欲死報國,不見戰場。妳只能在那個名叫大宋而其實很軟很弱的國度裏,把那段長城在內心裏修築,巍巍浩蕩,堅不可摧。但歲月的侵蝕終是抵擋不了,時光使妳的貂裘暗淡了光色,使鏡中如霜的鬢發更接近秋天。
於是,在妳61歲的時候,在妳的書房,在妳的窗前,在妳縱橫萬卷詩書之時,妳想念三國的諸葛孔明,妳想他當年怎樣力主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妳想念《出師》壹表中的懇切浩蕩之氣。妳想,在千年的過往英雄之中,試問有幾人可與諸葛伯仲之間,那幫主和派嗷嗷不已的群兇自不必說了,而妳胸中的百萬雄兵,妳那詞句鏗鏘的《出師表》,又是怎樣的被遺落?而今又在何方?
放翁,無可奈何的妳,心事浩渺的妳就歸老林泉,而妳的這壹聲長嘆,卻在歷史的長空裏,回蕩千年。
還有兩個
《書憤》賞析1
陸 遊
收復中原,雪洗國恥,是陸遊的畢生心願;然而南宋政權的主和誤國,錯失時機,使統壹大業終成渺茫,他只能暮年書憤,抱憾不已.本篇表現的就是這種愛國誌士的強烈悲憤.全詩感情悲壯,氣勢沈雄,是放翁七律中的代表之作,也是其愛國主義詩歌的名篇.?
詩從早歲豪氣,壯年經歷的往事回憶入手,至暮年對鏡,悵嘆諸葛的感慨收篇,發於感憤,落於積憤,突出了壹生中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矛盾,可謂憂憤深沈,說盡心事."世事艱"三字,激憤難平."空自許"三字,語蘊沈痛."《出師》"壹聯,感嘆中有冀期,自負兼自勵,故前人有評:"結句自負,妙有渾含."(範大士《歷代詩發》卷二十七)而"樓船"二句最為受人稱道,刻畫當年戰鬥生涯,筆力雄健,意氣風發;且整體以名詞聯綴而成,嚴格工對,富有特色,雖不用壹個動詞,也不用壹個虛詞,卻是境界全出,充滿張力.?
此詩寫於淳熙十三年(1186)春山陰家中,作者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罷官亦已六年,時朝廷忽有除朝請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之命,故情懷以幽憤悲嘆與慷慨奮發交集糅生.?
《書憤》賞析2
平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遊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壹個空街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匈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壹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誌,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於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願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壹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計劃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遊在軍中時,曾有壹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兆河馬,涉渭夜街枚"(《歲暮風雨的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嗟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壹次成了泡影."樓船夜雪瓜洲度,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麽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盡,壯歲已逝,誌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遊不僅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壹展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平生萬裏心,執戈王前驅"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怒叱:"乃壞汝萬裏長城!"陸遊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惆是和壹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遊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壹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誌願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沱胄起兵抗金,他還躍躍欲試.
《書恢》是陸遊的七律名篇之壹,全詩感情沈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這壹聯說現在,抒發歲月蹉跎,壯誌未酬的感慨."塞上長城",點明詩人之誌."空自許",跟上文"世事艱"照應,是對投降派的憤怒指責.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是詩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後出師表》曾說過"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誌.
希望符合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