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
詞作者:孫立人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壹呼同誌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擴展資料本歌的創作背景是知識青年從軍運動。
1943年3月,國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擴大了征兵範圍,縮小了緩役者範圍;鼓勵青年學生參軍,規定學生服役期間保留學籍,使得青年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消除了學籍的顧慮。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臺國立東北大學以趙惠中為首的28 名師生和各中學學生百余人向該縣政府請求參加遠征軍殺敵。
1943年11月15日,四川省軍管區中將參謀長徐思平出席東北大學“總理紀念周”,發表演講,談到在駐印軍方面要求知識分子參加的理由,稱此乃“加強遠征軍,打通滇緬路”之需要。當場就有15名男生,4名女生申請參軍。徐思平上書蔣介石,建議將青年從軍運動推廣至整個國統區。
1943年12月,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役署頒布《學生誌願服役辦法》,規定:“凡中等學校以上學生誌願服役,應由學生以年滿18歲以上為限 ”。
1944年9月,蔣介石號召“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頒布了對知識青年從軍的許多特殊優待條例,如對在職人員停職留薪;學生保留學籍;家庭受抗日軍人家屬優待等。政府在社會上大造聲勢,報紙、標語加大宣傳。
蔣介石1944年10月12日說:“第壹,要使壹般社會公民改變其過去對於兵役的心理,從而踴躍應征,來充實作戰的實力。第二,要使社會民眾改變對於中國國民黨的態度,認識中國國民黨犧牲的精神,因之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同來完成革命的使命,這兩層用意後者尤重於前者。
1944年10月21日,蔣介石在知識青年從軍大會上,發出了令青年熱血沸騰的口號:“壹寸山河壹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壹時間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識青年從軍熱潮。
此後,青年遠征軍陸續開赴前線,至1946年秋復員。據曾任知識青年從軍、青年軍編練總監部副監的黃維在《關於青年軍的回憶》壹文,在從1944年9月動員後的壹年多的時間裏,陸續征集入伍的知識青年近十萬。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知識青年從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