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兩廣兩河山:指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各兩個
五江:指江西、江蘇、浙江、黑龍江和新疆
雲貴福吉安:每字代表壹省,指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和安徽
四西:每字代表壹省,指四川、西藏
二寧:寧夏和遼寧
青甘陜:每字代表壹省,指青海、甘肅和陜西
內重臺海北上天:每字代表壹省,指內蒙古、重慶、臺灣、海南、北京、上海和天津
周總理曾把我國省、市、自治區的名稱編成壹首七言詩——“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不包括後面回歸的香港和澳門。
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23個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港澳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
擴展資料省份指中國的行政規劃,我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臺灣省,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來源
山東:以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壹字得名。
上海:以上海浦而得名。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壹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壹字得名。
江西: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路)。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路)。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
河南:以黃河以南而得名。
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北京:以北平而得名。
天津: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河北:以黃河以北而得名。
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原分為內蒙和外蒙兩省,民國後期外蒙古獨立為蒙古國)。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西夏---李元昊創立的西夏國)。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
陜西:以陜原之西得名。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壹字得名。
新疆:以其為故土新歸得名。(原為漢朝西域,清統壹其地後,以其為故土新歸而得名)。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又有壹說為:三川匯長江而得名)。
貴州:以貴山得名。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
重慶:以“雙重喜慶”而得名。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
吉林:以吉林市得名,取吉林烏拉前二字。(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江的城池)。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
香港:以東莞的香料而得名。
臺灣:以臺灣府得名。(臺灣府---現臺南)
省: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臺灣省
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1個地區(州、盟),比上年減少了6個;660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5個(包含新設立海南省三沙市),比上年增加7個;縣級市374個,比上年減少7個;1642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比上年減少7個;845個市轄區,比上年增加15個。
簡稱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晉)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遼寧省(遼)吉林省(吉)黑龍江省(黑)
上海市(滬)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
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海南省(瓊)
四川省(川、蜀)貴州省(貴、黔)雲南省(滇、雲)重慶市(渝)西藏自治區(藏)
陜西省(陜、秦)甘肅省(甘、隴)青海省(青)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臺灣省(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