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做人,需要藝術。做皇帝,更需要精湛的藝術。

壹個年近百歲的高僧,真的只是因為壹個字,就被朱元璋淩遲處死的嗎?

96歲的高僧,壹個字丟掉性命

關於釋來復的生平,資料甚少,各人的說法也有不同。三少最近查閱了許多資料,對釋來復的點滴有些大致的了解。

釋來復,字見心,號蒲庵,江西豐城人,大約在1298年左右出生。

大約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邀請釋來復進宮。在宴會上,釋來復應皇帝之邀,作了幾首詩。

如果高規格的宴席,釋來復的心情自然很好,詩興大發。其中有壹首詩是這樣寫的: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禦床;

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芇動龍光。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首詩裏,釋來復盡其所能地歌頌了朱元璋的功德,馬屁拍盡。不料,卻踢到了鐵板!朱元璋看後勃然大怒,說到:

“汝詩用殊字,是想說我歹朱嗎?”

“殊”字,拆開就是“歹”+“朱”,“歹”的意思就是壞人之意!妳說姓朱的是壞人?這不是自己在找死嗎?

最後的結局就是,釋來復當即就被下大獄。沒多久,釋來復就被淩遲處死了!死的時候,釋來復大約96歲。

壹說,死的時候是76歲。

大家認為釋來復死的冤不冤呢?

好像不冤。

妳都罵皇帝是壞人,皇帝不砍妳的頭,砍誰的頭呢?

可是,仔細想想,又覺得哪裏不對!

釋來復又不是只豬,他怎麽可能當著皇上的面罵皇上是壞人呢?朱元璋更是明白這個道理。

如此說來,壹個“殊”字遭遇殺身之禍,不過是朱元璋殺人的幌子罷了!

那麽,朱元璋殺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呢?

《孤樹裒談》是這樣記載釋來復出家的事。

來復出家,“髯如故”。

明太祖既有天下,召至,怪而問之,曰:”汝不欲仕我,而出家為僧,吾亦任汝,然留須亦有說乎?“

對曰:”削發除煩惱,溜須表丈夫。“

上笑而遣之。

上面壹段話說明,釋來復曾在元朝為官,元亡而出家。釋來復出家後,並沒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仍然和元朝的遺老或遺老的後裔有交往。

比如:釋來復和方國珍的侄子方明敏交情就不淺。

方國珍和方明敏雖然後來都降了朱元璋,但是,在之前,方國珍是其他團隊的農民領袖。

當年,方國珍年年修造海船,為張士誠漕運物資到京城,方國珍也多次得到了元朝的提升。而對於當初朱元璋向他頻頻拋出的橄欖枝,他回復絕無依附之意。

而方明敏,元末曾任浙江行政省參政,為官有政聲,詩詞文筆極佳。方明敏隨方國珍歸降大明後,被朱元璋派人暗中監視著呢。

又比如:釋來復和宋濂關系也非常好。

有人也許會說,宋濂明明是大明的開國文臣之首呀!

不錯,宋濂是大明著名的文臣。甚至元順帝曾經召宋濂為翰林編修時,都被宋濂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

但是,別忘了哦, 宋濂的父親宋文昭在元朝官至禮部尚書。可以說,宋濂是最典型的元朝遺老的後裔!

這個曾經婉拒過元朝皇帝的元朝遺老的後裔,即使後來為明太祖朱元璋拼命地效力,拼命地忠誠,壹生清廉高風。到老年的時候,宋濂還不是和李善長壹樣,難逃朱元璋的毒手!

又如:釋來復和蘇伯衡的關系也很不錯。

蘇伯衡,是宋朝大文豪蘇轍的九世孫。其父蘇友龍,在元朝官至行省都事,頗有政績。

再說張翥。

張翥,是元朝人的詩人,死於元亡前夕,遺稿多散失。洪武9年,釋來復偷偷地為張翥編寫詩集並作序,又將作序的年份改為至正26年,並謊稱此序非他所作。

至正,是元惠宗的第3個年號,壹***使用了30年。

釋來復做的這些事情與謊言,被錦衣衛收集後,壹壹呈報給了朱元璋。

結論:

釋來復出家後,與這些元朝遺老的後裔們有著復雜而深厚的交情。這分明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表現,朱元璋如何不懷疑他?

出家後,釋來復精勤學佛,成為了元末明初臨濟宗的名僧。

後來,釋來復到浙江參訪名寺,得到了徑山寺第50代住持,臨濟宗名僧南楚悅禪師的喜愛和傳教,釋來復也得到了臨濟宗旨。

因他通儒術,又善為詩文,在元朝末年,釋來復住持過定水院。

洪武初年,釋來復兼主明州天寧寺。

洪武3年,明太祖召釋來復等十大高僧入京,朱元璋覽其詩褒美,賜他金斕袈裟和禦食!

洪武5年,釋來復參與蔣山法會,應聘住持靈隱寺。

靈隱寺是杭州名剎,為禪宗”五山“中的第二山,在佛教內部具有很高的地位。有資料顯示,自南宋以來,擔任五山住持的,“猶如宦而至將相,為人情之至榮”!

因此,釋來復任靈隱寺的住持,表明了他的佛學地位得到了朝廷及江南僧俗兩界的承認。隨著釋來復的名譽鵲起,他逐漸成為了江南佛教的代表人物之壹。

洪武15年,落魄的釋來復再次受到了朱元璋的重視,在他80余高齡的時候,被朱元璋授予僧錄司左覺義。

小結:

佛教的領袖?

但是,領袖背後壹群僧與俗的勢力,好像時刻準備威脅大明的江山,妳叫皇帝怎麽不忌憚呢?

釋來復是個僧人,但是,他並沒有脫離紅塵。

釋來復道高博學,很受文人學士的歡迎。

比如:朱元璋的第11個兒子蜀王朱椿,就是他的學生。二人亦師亦友,感情至深。“何啻骨肉親”,朱椿和釋來復親如壹家人。

釋來復與大儒李叔荊、大儒李鴻漸,劉丞直等等也有很多交往。

在釋來復的《蒲庵集》中,釋來復為赴任縣官等職位低的朋友寫送行詩文,這些人包括趙俶、錢宰等儒仕。

在大明時期,釋來復與劉崧、高彬、何貴等交情很深。他們這些人,可都是元朝金哈刺的舊部!

來復,妳壹出家的和尚,為什麽要結交這麽多達官貴族的朋友?難道,妳還有什麽政治目的?

釋來復在刻苦磨礪佛學的同時,又旁及儒學,詩文等等。

有人說:來復,作為壹代詩僧,他是個千載難遇的人才。他的才華與輝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個人的觀點是否有誇張之嫌,三少暫且不提。但是,有壹點可以說明的是,釋來復不僅是個高僧,還是個大才子。

然而,禍,從口出!

洪武5年,他將自己的大作《淡遊集》贈送給宋濂和蘇伯衡,並請二位大師為詩集作序。

在《淡遊集》裏,有元朝的皇帝元惠宗,也有元朝的公卿顯貴,以及其他大儒文人的詩作。還有,元惠宗對釋來復曾經的詩作的贊美。

尤其是,在《淡遊集》裏,釋來復大罵盜賊,詩意裏表露出了期盼收復被盜寇侵占的土地!

這不是在贊美元朝,懷念元朝嗎?所謂的盜賊,不就是指的朱元璋嗎?這樣的詩集,叫大明皇帝朱元璋看到了,情何以堪?他不生氣才怪!

事實證明:在政治上有些幼稚的大文豪蘇伯衡因文字的筆誤,被砍了腦袋。連皇子朱椿,大臣方孝儒解救也無果。

不幸的是,朱元璋也讀到了蘇伯衡收藏的《淡遊集》,真的讀到了那些關於元朝的詩文,讀到了……

我想,聰明如妳,千年之後,我們在電腦的這端依然可以感覺到朱元璋當時的憤怒與震驚!鐵青著臉,咬著牙齒,握緊拳頭,恨不得把釋來復碎屍萬段!

壹個前朝出家的和尚,在佛教有很深的威望。又念念不忘紅塵,大量結交達官貴族,還十分懷念前朝的生活……這些都是朱元璋最忌諱的!

也是,釋來復遭難的主要原因。

所謂“殊”之禍,不過是朱元璋設下了壹個局而已。這恐怕就是皇帝殺人的藝術吧!

只是,釋來復遇難後,朱元璋的兒子朱椿哭得死去活來。

名利是什麽?榮華富貴又是什麽?

官場的黑暗與潛規則,皇室的冷漠與無情,自己幾次人生的起伏,來復:妳作為壹代高僧,妳竟然無法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