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什麽意思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什麽意思

這是《詩經·大雅·卷阿》裏的句子,翻譯過來是

鳳凰唱和鳴叫啊,在那高高的山崗;高崗生長的梧桐,面向東方的朝陽。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詩經·大雅·卷阿》),詩人在這裏用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瘋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征品格的高潔美好。再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以高大挺拔,綠葉疏朗的梧桐為蟬的棲身之處,寫出了蟬的高潔,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大雅·卷阿》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壹首詩。這是壹首頌美詩,借君子之遊而獻詩以頌,透露出壹派雍容祥和的盛世氣象。此詩真實地反映了周代的獻詩現象,是周代獻詩制度的標本。全詩十章,前六章,每章五句,後四章,每章六句,規模宏大,結構完整,賦筆之外,兼用比興,其藝術手法的運用對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第壹章發端總敘,以領起全詩。《汲冢紀年》:“成王三十三年,遊於卷阿,召康公從。”此詩所記,當即為此次出遊。“有卷者阿”言出遊之地,“飄風自南”言出遊之時,“豈弟君子”言出遊之人,“來遊來歌,以矢其音”二句則並遊、歌而敘之。這段記敘簡約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稱其“是壹段卷阿遊宴小記”(方玉潤《詩經原始》)。

第二、三、四章,稱頌周室版圖廣大,疆域遼闊,周王恩澤,遍於海內,周王膺受天命,既長且久,福祿安康,樣樣齊備,因而能夠盡情娛遊,閑暇自得。這些稱頌歸結到壹點,便是那重復了三次的“俾爾彌爾性”,即祝周王長命百歲,以便繼承祖宗功業,成為百神的祭主,永遠享受天賜洪福。

第五、六章,稱頌周王有賢才良士盡心輔佐,因而能夠威望卓著,聲名遠揚,成為天下四方的準則與楷模。這兩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來。第二、三、四章主要說的是周王德性的內在作用,五、六兩章主要說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鳳凰比周王,以百鳥比賢臣。詩人以鳳凰展翅高飛,百鳥緊緊相隨,比喻賢臣對周王的擁戴,即所謂“媚於天子”。(所謂“媚於庶人”,不過是壹種陪襯。)然後又以高岡梧桐郁郁蒼蒼,朝陽鳴鳳宛轉悠揚,渲染出壹種君臣相得的和諧氣氛。

第十章回過頭來,描寫出遊時車馬,仍扣緊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寫群臣獻詩,盛況空前,與首章之“來遊來歌,以矢其音”呼應作結。

此篇是對周王歌功頌德的詩篇,思想上帶有局限性。但稱頌中帶有勸戒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處。從藝術上來說,全篇規模宏大,結構完整,賦筆之外,兼用比興,如以“如圭如璋”比賢臣之“顒顒昂昂”,以鳳凰百鳥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貼切自然,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同時也對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