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散文分為哪三種?

散文分為哪三種?

問題壹:散文分為哪幾種,每種個有什麽特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裏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壹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壹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壹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註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  註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當代作家 田茂泉的《哦,棋山》。 (3)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裏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壹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征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壹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征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壹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 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壹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壹般幹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裏行間......>>

問題二:文章有哪幾種分類 文章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問題三:幼兒散文可分為哪幾種類別? 1、最好是小朋友自己寫的;壹定是和生活比較貼近的;語言要簡單易懂的;

2、為妳奉上幾篇,請妳參考:

兒童散文

《城市變森林》(杜風)

墻邊種了壹排爬山虎,它們伸出小腳爬到墻上,磚墻變成了綠墻。它們爬到窗框上,窗口變成了綠窗子。

爬山虎爬呀,爬呀,爬上屋頂,爬滿整座房子。小泥砌的磚房子,變成了綠房子。

綠茸茸的房子,蓋滿葉子。夏天好陰涼。蜜蜂、蜻蜒在綠房子上飛著,憩著。

秋天,樹木的葉子黃了,落了。房子也落葉了。

到了春天,暖風壹吹,燕子飛過,房子重新長出葉芽,密密叢叢紅色的嫩芽芽。

我們的房子活了,變成了活房子。

如果城裏的人都種爬山虎,所有的房子就會變成壹座森林。

我們天天住在森林裏,在森林裏踢球、讀書、上街、睡覺。那該多有趣。

《媽媽的眼睛》(江日)

我愛天上的星星,更愛媽媽的眼睛。

媽媽的眼睛閃爍在我身邊,星星離我太遠太遠。

每天清晨,當我醒來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媽媽的眼睛。它告訴我:孩子,新的壹天開始了,趕快起床吧!

太陽下山了,窗外的天空漸漸黑下來,屋子裏亮起了燈光。媽媽的眼睛比燈光更亮,照耀著我的全身,照亮了我的心。

炎熱的夏天,電扇送來的風也是熱乎乎的,媽媽的眼睛裏,淌出兩股清清的泉水,給我送來壹陣陣涼意。

冬天,窗外飄著雪花,人們裹著棉衣,戴著絨帽,身上還是感到冷。這時媽媽的目光射到我身上,就像兩道陽光,結我送來了溫暖。

媽媽的眼睛,給我帶來歡樂和幸福,是閃爍在我身邊的兩顆最亮最美的星星。

《壹只小蜻蜒》(樊發稼)

早上,我坐在窗口,正在看壹本有趣的小人書。

突然,壹只小蜻蜓從窗外飛進屋裏,我趕緊關住玻璃窗,輕輕逮住了它。

小蜻蜓壹會兒撅撅尾巴,壹會兒撲撲翅膀,樣子很著急,好像在說:

“小姐姐,放了我吧!爸爸媽媽壹定到處在找我,找不到我,他們會傷心地哭的……”

我對小蜻蜓說:

“小蜻蜓,妳放心吧!我不是那種淘氣鬼,我不會剪掉妳的翅膀,不會傷害妳的。我知道妳會捉牛虻、吃蚊子,幫我們做好事……”

在燦爛的陽光下,我把這只可愛的小蜻蜓,輕輕托到窗外,小蜻蜒從我的手上快活地飛走了,好像聽見它說:“謝謝妳,小姐姐!小姐姐,再見!”

小蜻蜓飛走了,我心裏很快樂。

《壹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滕毓旭)

孩子和媽媽在樹林裏捉迷藏。

兩只粉紅色的蝴蝶從媽媽身邊飛走,追著撲楞楞的小辮兒,飄進花叢裏不見了。

“媽媽,妳找呀,看我藏在哪?”

媽媽故意不往花叢那邊看,卻向壹棵大樹走去。樹兒輕輕搖,發出嘩啦啦、嘩啦啦的響聲,壹簇簇小蘑菇,擎著傘兒站樹下。

媽媽,別到大樹後面找,那裏有小鳥,別嚇飛了它!

媽媽停住了,還是不往花叢那邊望,卻故意用手撥開草叢。壹只大肚蟈蟈被驚動了,壹個高兒蹦到草尖上,悠悠打起了秋千。

媽媽,別到草棵裏找,那裏有小兔,別嚇跑了它!

這時,媽媽踮起腳尖兒,壹步步向花叢走去。孩子閉著眼,格格笑著。突然,媽媽壹下把孩子抱住了。

孩子仰著臉兒,不明白地問:“媽媽,妳怎麽知道我藏在花裏呀?”

媽媽甜甜地說:我的小妞妞,是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

《我愛哈爾濱的冬天》(劉興詩)

公園裏,壹盞盞冰燈都亮了。高高的寶塔,神秘的城堡,還有橋呀,火箭呀,都是透明的冰塊雕刻的,映出了黃澄澄,綠幽幽的燈光,真像壹個童話世界。

我最喜欠逛冰迷宮,在高高低低的冰墻裏轉圈兒。爸爸喜歡噴水池......>>

問題四:散文分為哪幾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裏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

(2)抒情散文:註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3)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壹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

摘自百度百科,經簡單編輯,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問題五:散文分為哪幾種,每種個有什麽特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裏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壹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壹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壹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註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  註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當代作家 田茂泉的《哦,棋山》。 (3)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裏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壹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征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壹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征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壹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 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壹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壹般幹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裏行間......>>

問題六:所有的文章分為哪三類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

問題七:幼兒散文可分為哪幾種類別? 1、最好是小朋友自己寫的;壹定是和生活比較貼近的;語言要簡單易懂的;

2、為妳奉上幾篇,請妳參考:

兒童散文

《城市變森林》(杜風)

墻邊種了壹排爬山虎,它們伸出小腳爬到墻上,磚墻變成了綠墻。它們爬到窗框上,窗口變成了綠窗子。

爬山虎爬呀,爬呀,爬上屋頂,爬滿整座房子。小泥砌的磚房子,變成了綠房子。

綠茸茸的房子,蓋滿葉子。夏天好陰涼。蜜蜂、蜻蜒在綠房子上飛著,憩著。

秋天,樹木的葉子黃了,落了。房子也落葉了。

到了春天,暖風壹吹,燕子飛過,房子重新長出葉芽,密密叢叢紅色的嫩芽芽。

我們的房子活了,變成了活房子。

如果城裏的人都種爬山虎,所有的房子就會變成壹座森林。

我們天天住在森林裏,在森林裏踢球、讀書、上街、睡覺。那該多有趣。

《媽媽的眼睛》(江日)

我愛天上的星星,更愛媽媽的眼睛。

媽媽的眼睛閃爍在我身邊,星星離我太遠太遠。

每天清晨,當我醒來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媽媽的眼睛。它告訴我:孩子,新的壹天開始了,趕快起床吧!

太陽下山了,窗外的天空漸漸黑下來,屋子裏亮起了燈光。媽媽的眼睛比燈光更亮,照耀著我的全身,照亮了我的心。

炎熱的夏天,電扇送來的風也是熱乎乎的,媽媽的眼睛裏,淌出兩股清清的泉水,給我送來壹陣陣涼意。

冬天,窗外飄著雪花,人們裹著棉衣,戴著絨帽,身上還是感到冷。這時媽媽的目光射到我身上,就像兩道陽光,結我送來了溫暖。

媽媽的眼睛,給我帶來歡樂和幸福,是閃爍在我身邊的兩顆最亮最美的星星。

《壹只小蜻蜒》(樊發稼)

早上,我坐在窗口,正在看壹本有趣的小人書。

突然,壹只小蜻蜓從窗外飛進屋裏,我趕緊關住玻璃窗,輕輕逮住了它。

小蜻蜓壹會兒撅撅尾巴,壹會兒撲撲翅膀,樣子很著急,好像在說:

“小姐姐,放了我吧!爸爸媽媽壹定到處在找我,找不到我,他們會傷心地哭的……”

我對小蜻蜓說:

“小蜻蜓,妳放心吧!我不是那種淘氣鬼,我不會剪掉妳的翅膀,不會傷害妳的。我知道妳會捉牛虻、吃蚊子,幫我們做好事……”

在燦爛的陽光下,我把這只可愛的小蜻蜓,輕輕托到窗外,小蜻蜒從我的手上快活地飛走了,好像聽見它說:“謝謝妳,小姐姐!小姐姐,再見!”

小蜻蜓飛走了,我心裏很快樂。

《壹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滕毓旭)

孩子和媽媽在樹林裏捉迷藏。

兩只粉紅色的蝴蝶從媽媽身邊飛走,追著撲楞楞的小辮兒,飄進花叢裏不見了。

“媽媽,妳找呀,看我藏在哪?”

媽媽故意不往花叢那邊看,卻向壹棵大樹走去。樹兒輕輕搖,發出嘩啦啦、嘩啦啦的響聲,壹簇簇小蘑菇,擎著傘兒站樹下。

媽媽,別到大樹後面找,那裏有小鳥,別嚇飛了它!

媽媽停住了,還是不往花叢那邊望,卻故意用手撥開草叢。壹只大肚蟈蟈被驚動了,壹個高兒蹦到草尖上,悠悠打起了秋千。

媽媽,別到草棵裏找,那裏有小兔,別嚇跑了它!

這時,媽媽踮起腳尖兒,壹步步向花叢走去。孩子閉著眼,格格笑著。突然,媽媽壹下把孩子抱住了。

孩子仰著臉兒,不明白地問:“媽媽,妳怎麽知道我藏在花裏呀?”

媽媽甜甜地說:我的小妞妞,是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

《我愛哈爾濱的冬天》(劉興詩)

公園裏,壹盞盞冰燈都亮了。高高的寶塔,神秘的城堡,還有橋呀,火箭呀,都是透明的冰塊雕刻的,映出了黃澄澄,綠幽幽的燈光,真像壹個童話世界。

我最喜欠逛冰迷宮,在高高低低的冰墻裏轉圈兒。爸爸喜歡噴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