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皇帝描寫該塔的詩句就是“自遠早見郁迢嬈,逼近欲瞻翻不易”。觀者無不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壯觀、雕刻之精細而嘆為觀止,使人不禁肅然起敬。
大明塔興建的具體年代,至今尚無資料。但據考古學家分析認為大明塔確為遼代所建。
根據1982年維修時從塔上發現的壹塊磚上寫有“壽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字句推斷,認為大明塔應為遼統和二十五年到壽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間所建。
大明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南城村遼中京遺址內。原名應為大寧塔(尚有清乾隆《題大寧塔詩》存世,大明屬諧音誤讀)距赤峰120余公裏,距寧城縣天義鎮20多公裏。
擴展資料:
塔內文物
大明塔最底層的高大立面上,壹周巨大的蓮花寶座托起了海天佛國的八大部洲,每個立面中心砌出券頂佛龕,壹尊尊高大的圓雕佛像,頭頂佛光,慈眉善目,俯視人間。
在我國的眾多古塔中,體積最大的當數遼代大明塔,如今,這座中國最大的實心磚塔在向中外遊客展示它宏偉雄姿的同時,還埋藏著許多秘密。
傳說大明塔下有很大的地宮,裏面供奉著釋迦摩尼佛祖與其弟子的塑像,佛前供案上點著九九八十壹盞長明燈,正中壹個油燈特別大,也特別亮,虔誠的佛教徒們無論向這些油燈添加多少油也不外溢,多長時間不添油,油也不減少,燈也照樣明亮。
但有壹年,壹位小和尚仍然順著通道進去添油,可再也沒見他出來,別的和尚去找時,通道早已不見了。
據李義講,按壹般建塔規則,塔基中心部位應有地宮,即放置佛舍利等物的地方。縣裏1986年清理塔基時,曾於塔正南面進行了試掘,但進深7米仍未發現地宮,因怕危及大塔的安全,沒敢開鑿塔座或塔身,因此,還難以斷定塔下有無地宮。
百度百科-大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