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徒16:6-8馬其頓的呼聲講道講章

徒16:6-8馬其頓的呼聲講道講章

16:6-15 林後8:1-5馬其頓,由主前七世紀開始,便已自成壹個王國,亞歷山大大帝興起之後,使其成為了壹個大國,而主前167年,卻落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成為了羅馬的壹個省份。福音得以傳向歐洲,馬其頓這個地方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聖經的記載中,也讓我們看到了馬其頓教會所具有的幾種美德。壹、有渴慕福音的心靈“馬其頓的呼聲”,對大家來說再熟悉不過了,甚至有人以其命名,寫了詩歌,很多地方都在傳唱。對於中國的基督徒,知曉馬其頓,基本皆因聖經中“馬其頓的呼聲”這段經文的記載。而保羅能夠深入馬其頓去傳福音,也是由於在異象中看到了壹個馬其頓人對他的請求。異象,源於上帝的啟示。保羅之所以會得見這個啟示(異象),若非馬其頓的信徒渴慕福音,迫切懇求,上帝絕不會無緣無故地向保羅顯此異象。因此,從這個異象中讓我們看到馬其頓教會對福音的渴慕。福音的內容,就是有關耶穌基督的事情。那麽,渴慕福音也就是渴慕耶穌基督。而從聖經中我們又看到這樣的經句:“在那日子猶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33:16)。“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妳們,是要叫妳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壹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約壹2:1)可見,渴慕耶穌基督,就是耶穌所說的“饑渴慕義”。主耶穌對這種人的應許是“他們必得飽足”(太5:6)。馬其頓人有“饑渴慕義”的心——異象中的呼求,便得著了“飽足”的福分——保羅對他們講解福音真理。有這樣壹個故事。有壹個國王,他很厭煩王宮裏的日子。有壹天,獨自出去散步。走到很遠的鄉下,肚子餓了。他在農莊的茅屋邊,看到壹個老人在烤番薯,香噴噴的。他沒有帶錢,但因為饑餓難忍,就上前去說:“老人家,分壹點給我好嗎?”老人說:“不行,要吃就得先鋤地”。國王沒有辦法,就為他鋤了壹個上午的地。之後就和老人壹起吃番薯,太好吃了。他從來沒有吃過那麽好吃的食物。後來他回宮去了。壹段時間之後,他很想念那個老人的烤番薯,就去差人把那位老人請進宮來,然而……結果不必多言,但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得著飽足”,對壹個處於饑餓狀態下的人來說,是極大的福氣。肉身的生命是如此,屬靈生命亦然。為何我們沒有渴慕,也得不著屬靈的飽足呢?是因為我們已經“飽足”,並不饑餓。然而我們的“飽足”卻與耶穌基督毫無關系,那是什麽讓我們飽起來的呢?用耶穌基督的話語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