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需要詩歌?——孫夜詩集《新地址》序
孫夜兄約我為他的新詩集《新地址》寫序,這讓我很惶恐,壹是他年齡比我大不少,我為他寫序怕不合適;二是我不大懂詩歌,怕不能理解他詩歌的奧妙之處。我將這些想法告訴了他,他以為是推托之詞,在電話那端頗有些不高興,於是我只好答應下來,在這裏談談對詩歌、孫夜以及孫夜詩歌的簡單理解。 韓國導演李滄東是我很喜歡的導演,他去年拍攝了壹部名為《詩》的電影,寫壹位韓國老人美子退休後努力學習寫詩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頗為感動,我在想:她為什麽要學習寫詩,詩歌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麽?在我們的印象中,詩歌似乎是青年人的事業,總是與激情、靈感、奇思妙想聯系在壹起,尤其在我曾就讀的北京大學,詩人總是特立獨行、天馬行空的形象,但是在《詩》這部影片中,“詩”是平凡的,它只是面對生活的壹種審美姿態,並不玄妙,也不怪異,它是在生活之中產生,而又與生活保持壹定距離的審美態度。我想在這裏,李滄東恢復了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對詩歌的理解。對於東方民族來說,我們並沒有強烈的宗教感,但我們卻有著對生活的審美態度,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尷尬與難堪,我們很少去執著地思辨“罪與罰”,但我們卻可以以壹種超越的態度,與“現實”拉開壹定的距離,去反觀與省思,在此中發現真意與美感。在我看來,孫夜的詩歌也是如此,他的詩歌是壹種隱秘的內心記錄,這樣的詩歌來自於生活,但又與生活有壹些距離,他的詩為生活賦予了詩意,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柔軟、細微與本真之處。這正如酒,酒是由糧食釀造的,但又不同於糧食,而是糧食的變形與升華,在孫夜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生活與內心,以及繚繞其上的詩意,而這種詩意正是我們抵抗凡庸生活的重要方式,或者壹種審美的升華,它讓我們可以從容地面對現實中的壹切,並從中發現美感,我想這是孫夜詩歌的第壹個特點。 我與孫夜只見過很少的幾面,但卻感覺壹見如故,記得在深圳我們第壹次見面,便談得分外投機,也喝了不少酒。在我的印象中,孫夜是個粗獷豪放的人,很有些江湖兄弟的氣質,那時我還不知道他是個詩人,所以在第壹次讀到他的詩歌時,我感到頗為訝異,沒想到外表粗獷的他,內心竟然如此敏感細膩,他的詩歌不僅寫他的生活與經歷,也寫他凝神靜觀時的心緒,寫他對世界萬物的感觸,那些微妙細致的情致,看似與他的性格不太協調,其實卻顯露出了他的另外壹面,而這壹面或許更接近於他的內心: “面對時光我無話可說 經過七樓的樹枝在陽光裏 在我的窗前留下些陰影” (《經過七樓的樹枝》) 在這裏,呈現出來的是細膩豐富的內心世界,他會為壹段樹枝而浮想聯翩,而感悟到生命的意蘊。這只是壹個例子,孫夜在詩歌中描述的事物是那麽多,大可以敘述地震與社會事件,小可以描述壹花壹草,但在他的筆下,這些事物都帶著他的體溫與情感,有著他獨特的觀察與思考,我們可以將這些詩歌看作孫夜眼中的整個世界,他以他的詩歌去觸摸這個世界,將這個世界藝術化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詩歌是孫夜通向世界的壹條道路,而對於我們來說,詩歌則是我們通向孫夜的世界的壹條道路,通過詩歌,我們可以深入孫夜的內心和他的世界,這是壹個隱秘的世界,也是壹個更加真實的世界,它們向我們展示了壹個不同於表面上的孫夜,壹個更加豐富的孫夜,這或許可以看作孫夜詩歌的第二個特點。 那麽,孫夜的詩歌本身有什麽不同之處呢?我想孫夜的詩歌可以讓我們靜下來,讓我們在繁忙的節奏中停頓下來,以壹種不同的眼光打量周圍的事物。在詩歌中,孫夜的腳步也慢了下來,他靜靜地觀察著周圍的世界,描述著這壹切,傾訴著他的情感,而正是在詩歌中,他與他描述的世界融為壹體,呈現為詩歌的意象與形式。這是壹個發現的過程,也是壹個探索的過程,像《紅桂路樹梢上的天空》、《在大劇院廣場看見了月亮》,天空與月亮是誰都看得到的,但是只有停頓下來靜心觀察,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在特定時空中的發現本身就具有詩意,孫夜善於在平凡中發現詩意,他的詩歌便是他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停頓下來,靜心觀察與思考的果實。在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孫夜總是以“抒情主人公”出現,這些詩歌中的“我”描述萬物,也在描述自身的感觸,他在呈現,也在袒露,讓我們看到了壹個抒情詩人的內心世界與生命律動。同時,在這些詩歌中,孫夜也發展出了他獨特的敘述語調,纏綿悱惻,而又婉轉低徊: 我在似水的時光裏似水地唱 在緩慢的血管裏將血液緩慢地流光 把骨骼敲碎,把筋脈抽斷 把韁繩解開,把靴子掛在高墻上 我放棄所有的戰鬥,妳還能怎麽樣?(《還能怎麽樣?》) 在這首詩裏,我們可以看到隱忍與低徊,也可以看到傾訴與堅持,在壹首詩中隱藏著豐富的情感,而這些又都是以獨特的敘述語調表現出來的,顯示了作者不凡的才華。這同樣只是壹個例子,在其他詩歌中,孫夜也仍然以他獨特的語調在敘述與抒情,而世間萬物壹旦進入他的詩歌,便別具壹番意味。我想這是由於孫夜在詩歌中融入了他獨特的生命體驗,而這也是他能寫出新的詩歌與美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