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望二三裏”出自:邵雍[北宋哲學家]《山村詠懷》。
原文是:
壹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
壹眼看去有二三裏遠,薄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村莊旁有六七座涼亭,還有許多鮮花正在綻放。
”壹去二三裏”出自:徐再思《無題》。
原文是:
壹望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
到二三裏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
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
擴展資料:
《山村詠懷》創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城(今河南輝縣)遊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所以寫下這首詩。
徐再思人物生平
徐再思(約1280~1330),字德可,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平事跡不詳。鐘嗣成曹本《錄鬼簿》言其“好食甘飴,故號甜齋。有樂府行於世。其子善長頗能繼其家聲”。天壹閣本《錄鬼簿》,除包括上述內容外,還記載他做過“嘉興路吏”,且“為人聰敏秀麗”、“交遊高上文章士。
習經書,看鑒史”等。這些都說明他在仕途上雖僅止於地位不高的吏職,但卻是壹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難確定。《錄鬼簿》把他列為“方今才人相知者”壹類,並說他“與小山同時”。
張小山生活在元末,據此推算,其生年應在壹二八○年以後。他的散曲〔雙調·蟾宮曲〕《錢子雲赴都》有“今日陽關,明日秦淮”句,既雲“赴都”,又點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壹三五○年以後。他壹生的活動足跡似乎沒有離開過江浙壹帶。
清·褚人獲《堅瓠集·丁集》說他“旅寄江湖,十年不歸”。他的〔雙調·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及〔雙調·蟾宮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齊楚秦燕,皓首蒼顏”等句,均可證實他確曾在外飄泊達十年之久。
其作品大量是《吳江八景》、《苕溪》、《甘露懷古》等內容。他離開家鄉,在太湖壹帶飄泊,則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百度百科-山村詠懷
百度百科-徐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