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壹講,我們講了什麽是新詩,新詩的特點,新詩的歷程,新詩的流派,這壹講我們主要認識壹下新詩也就是現代詩的產生、發展和意義;現代詩存在的壹些問題;現代詩的界定標準;現代詩的價值判斷;其中現代詩的界定標準是本講的主要內容。
壹,現代詩的產生、發展和意義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壹個古老的國家,在幾千年人類文明的演進中,我們也算得上是壹個詩的國度,唐詩在人類詩歌史上也能稱得上是壹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是發展的,社會是發展的,詩歌也是發展的。但詩的發展到了近代已舉步維艱,無法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
19世紀末、20世紀初,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曾呼籲“詩界革命”。1915年 9月15日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反對封建專制,宣傳進步思想,推崇民主和科學,並因此掀起了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在這次新文化運動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提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以新詩代替舊詩。胡適、郭沫若、徐誌摩、魯迅、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文人都積極參與到新詩的創作之中,特別是徐誌摩,其新詩影響深遠。繼徐之後,席慕蓉、汪國真、洛湃的詩集,也都曾以10萬冊為單位之銷量席卷全國。
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們現代社會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現代詩的創作、交流之中,我們網海詩社就是如此。 現代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其藝術成就和影響力雖然還未達到舊體詩詞的高度,但是,在反對封建專制思想方面已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啟蒙了壹代年青人的民主思想。在文革時期及文革之後的壹段時間中,現代詩也曾起到過壹定的思想啟蒙作用,在壹定程度上推動了詩歌的的進步和發展。但是,現代詩在發展過程中的確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二、當前現代詩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現代詩的流派眾多,各流派也都有其上乘的作品,理論界很難為現代詩確立壹套統壹的衡量標準。再加上現代詩的形式完全自由,毫無約束,也毫無門坎可言,任何文化層次的人只要隨便寫上幾句再分分行,就都可以掛上現代詩的名字,因此,現代詩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混亂的局面,幾乎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那麽,為什麽會是這樣呢?其主要原因是主流創作存在問題,流下了大量的不受讀者歡迎的所謂詩作。
實際上,中國不是沒有現代詩人,而是如今現代詩人的作品根本就沒有什麽讀者。
上世紀70年代,朦朧詩的出現,是有其特定歷史背景的,因為從當年的價值標準來看,這些詩帶有反社會性,刻意朦朧是為了保全作者自己。朦朧詩壹度流行,影響了很多寫詩的人。自此以後,很多詩人盲目模仿這種朦朧的外在形式,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還以為唯有如此,方能彰顯自己的高深水平。如今朦朧詩的發展,幾乎達到了晦澀的地步。病句、生造詞在詩中隨處可見,此類晦澀詩作的大量出現,自然損害了現代詩的形象,讓讀者不知所雲。關於在詩歌創作中的病句,生造詞,晦澀難懂等問題,在以後的講義中我還要逐壹講到。
模仿譯體詩的作品在中國現代詩中也非常多見。這些詩作,讀者也很難接受。現代詩的誕生,其本身就是源自對國外詩歌的移植,而不是對祖國優秀詩歌的繼承。其實,國外眾多詩歌流派的作品,在我國《詩經》、《楚辭》中都可以找到相應實例或表現手法,但是,國外優秀詩歌壹經翻譯就走形變樣了。任何語種之詩歌的藝術效果,都是構築在其特定的文化根基之上的。翻譯只能譯出其大意,無法譯出其藝術高度和音韻節奏之美。對這壹點,我們反過來看就更好理解。不管是我國的古典詩詞還是現代詩,只要譯成外文就都壹樣了,外國讀者根本無法辨別哪壹首作品譯自中國古代的詩或詞?哪壹首作品譯自中國現代詩?而我們本國讀者對中國古典詩詞與現代詩的差別是壹目了然的,其藝術效果和風格也差別好大。流傳甚廣且通俗易懂的李白的《靜夜思》在譯成英文以後,不管妳看哪壹個譯本,都無法體會出原詩的意境,眾多的英文版本給我的感覺都是散文,根本就不是什麽詩了。但是,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現代很多詩人還在盲目地模仿譯體詩的寫法,其實,他們所學習的並非外國某著名詩人的創作手法,而只是在認真地向翻譯人員學習寫詩。
更為有甚的是,近些年來,壹些品格不高的人為追求個人揚名而不擇手段,有大量以屎尿為題材的垃圾體詩歌,有大量寫作淫穢內容之下半身詩歌,有大量寫作歌功頌德之歌頌體詩歌,等等。這些作品往往引起讀者的反感,嚴重損害了詩歌的形象。
在壹段時間裏,壹種毫無詩意的梨花體作品在詩界泛濫,其實,這也是對現代詩的壹種諷刺。還有壹種羊羔體作品獲了大獎,這不能不說是詩界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