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電業局企業文化建設綜述

電業局企業文化建設綜述

XX電業局是壹個有百年歷史的老企業。局黨委深知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以“重視管理、培育企業家精神、塑造企業形象、提高員工素質”為出發點,全面系統地實施CI戰略,運用企業文化的力量,不斷創新發展,推動企業兩個文明建設。

開發文化資源——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更重要。

局領導文化意識很強,幾個班子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在企業發展規劃中,讓無形資產盈利。從1987開始,我們有意識地開發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企業文化建設。成立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定期制定建設計劃,深入基層、深入員工,收集員工意見,以“總結吉林電力百年發展歷程,看吉林電力體現了什麽精神評價當代企業英雄,看他們代表什麽精神;展望企業未來發展,看企業需要什麽樣的精神”,經過半年多的總結,提煉出吉林電力行業“四個奮鬥”的精神,提出“做振興吉林電力工業的主人,做江城人民公仆”的道德總原則,並在全體職工代表大會上確認,在全體職工中深入開展。九十年代初,該局將企業文化建設活動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與生產經營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管理中的約束作用。該局從文化建設入手,聚焦管理,思想先行,思想緊扣,安全思想大討論,安全文化教育活動,促進了企業發展。1996以來,該局進壹步豐富和完善企業文化的內涵,從具體事物入手,拍攝企業文化建設專題片,宣傳繪本,統壹整體稿紙、信封、筆記本、名片、企業紙袋、水杯等物品,,並賦予其鮮明的吉林電力工業文化標誌。從市場經濟的高度,提出了“盡先鋒之責,報效國家,為企業的發展、國家的繁榮、人類的美好未來而努力”的經營理念,“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人民電力工業為人民”、“電力工業為我謀效益,我為企業增效益”的企業宗旨, “電力行業光榮我爭光”“提供好電力”並總結提出了8組19崗位的形象標準,在員工中制作了局旗、局歌、局徽等標誌。 我出了四本反映企業文化建設的書,分別是《文化》、《探索》、《風格》、《明星》,分發給團隊普及知識。該局黨委書記林澤學說,好的“人品”才有好的產品,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更重要。建設企業文化,要充分利用企業文化這壹無形資產,用它的力量推動企業兩個文明建設。

建設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培養高素質的企業文化人。

1996至65438+2月,局黨委提出了“抓凝聚、提質量、建形象、創壹流,向21世紀邁進”的發展戰略,開展了“凝聚工程”、“提質量工程”、“建形象工程”、“創壹流工程”活動。在全體員工中開展“講道德、守紀律、樹形象、創效益,爭做合格的跨世紀吉祥人”大討論活動。他們知道,人是實現企業發展的關鍵,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1998年2月,局黨委站在如何把壹個充滿活力的吉林電氣工業和壹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帶入21世紀的高度,提出了以培養合格的跨世紀吉祥人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決定利用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使對員工的教育體現在合理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中。經過近壹年的調研,制定了吉林電業局員工成為合格跨世紀吉電人的十項標準,即政治、道德、崗位、安全、外語、微機、法律、職稱、學歷、健康證,並將整體員工分為組織決策、實施操作、輔助生產三個系統,規定了各項證書的標準。每個崗位的任職資格計劃在三年以內。學習氛圍濃厚,從過去的“我要學”變成了“我要學”。壹些基層單位舉辦了大專院校,舉辦了外語、微機短訓班,近兩年有近千人通過認證,並在全局職工代表大會上被點名。

高素質的人才需要高雅的文化氛圍來培育。從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入手,該局願意投入力量。1987年,《聚江城電力報》創刊,1996年,吉林電視臺、吉電廣播電臺正式成立,總投資200多萬元,實現了臺、報、網的常態化運營。通過拍攝專題片、編播、新聞、出版報刊、早間廣播等方式。,供電企業通過三大載體實現了全方位覆蓋,收到了傳播知識、政策、統壹思想的文化聚合效應。建立熱線電話,了解員工網上思想,交流思想,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陶冶情操。每年組織大型文體比賽、演講比賽、青年藝術節、家庭報告會、職工書畫展,成立職工文化興趣小組,重大節日舉行升旗儀式,開展文明職工、文明建築、文明家庭等創先爭優活動,陶冶情操,培養修養。該局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經驗多次在市、省、國家電力系統引進。該局局長潘龍和對企業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並當選為省社科院研究員,獲得第xx屆全國半月刊創新獎。黨委書記林澤學被評為全國電力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十佳標兵。

經營文化資產——品牌就是市場,形象創造效益。

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假裝王室女兒不愁嫁的供電企業如何走向市場?面對競爭,吉林電業局從改變員工觀念入手,讓員工的觀念進入市場,員工的行為服務市場,企業形象面向市場。

概念指南。兩年來,我們開展了“企業走市場,員工怎麽辦”、“如何因地制宜走市場”、“如何看待今年的工作,如何丟掉xx全會精神,明年的工作怎麽辦”、“學習姬旭經驗,推進企業改革”、“發揚進取精神,關心企業發展”、“以客戶為重”、“迎接新挑戰”等活動。在1998年“農供壹體化”過程中,該局實現了先合並機構的思路,即將供電企業多年來形成的企業文化推廣到農電企業,用企業文化統壹思想,完成機構合並,實現了“農供”職工思想穩定、融合的局面。在變電站工區舉辦了員工文化沙龍活動,每個季度大家平等交流,溝通,增強了凝聚力。

樹立形象。如今,走進吉林電力局,處處都能感受到文化氛圍。標語和文化理念隨處可見。1997率先向社會推出供電服務質量體系,開展“迎接21世紀,告別不良行為”活動。連續兩年實施“企業形象建設年”活動,實施“電能產品質量新提升、服務標準標準化、供電企業新提升”

形象、員工新素質”四大新工程。開展“壹幹部、壹尺子、壹員工、壹窗口”教育活動,開展供電所“創優”工程,樹立團隊精神,通過團隊建設向社會展示吉林電力職工嶄新的精神面貌。

文化營銷。商業宣傳伴隨著濃厚的文化色彩,精心操作,使企業效益和社會公益相互促進,有機結合。在吉長高速上,建起了280多平方米的巨幅廣告,“吉林電業願為千家萬戶撐起太陽”成了吉林電業局的代名詞;在城市立交橋上設置“發展經濟,電力優先”的公益廣告;吉林電力局企業文化、營銷業務、用電須知利用市信息電視頻道壹年重播四次;在市廣播電視臺每日早間新聞中,開設電力行業送妳壹句話專欄,將電力行業的問候送到千家萬戶;利用當地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版並展示;印制《用電指南》小冊子654.38+萬份,在吉林地區各地發放,組織有獎答題直播,花錢辦意見活動;多次召開當地新聞發布會,吸引新聞媒體,設置15街頭廣告箱,樹立企業形象;連續兩年印制企業名稱明信片,傳播企業文化,讓社會了解企業,了解企業,增強企業的親和力。號稱“110”的電力客戶服務中心,成為電力用戶與電力部門溝通的橋梁和窗口。

做好品牌。在目前壹些地方企業不太景氣的情況下,供電企業表現出了自己的行業優勢,尤其是多年來形成的良好口碑,使得企業實力再次凸顯。在多種經營企業發展中,該局充分利用這壹特點,走“電”之路,依靠效應聯動,拓展市場,形成了吉林地區電力工程公司、豐滿松花湖高檔電力培訓中心、賓客盈門的電力賓館、繁榮的電力商貿城、適銷對路的電力礦泉水、源源不斷的電力幹洗中心、產銷兩旺的電力電纜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樹木栽培是典型的。沒有英雄,就沒有企業文化。多年來,該局典型樹培育力度不斷加大,每個時期都有與時俱進的代表。上世紀60年代,全國英模吳雲秀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進入80年代後,先後培養出宋寶貴、張玉元等壹大批典型,樹立了全省優質服務標兵。近年來,湧現出全國勞動模範何光庭等壹批新時代勞動模範。而且圍繞這些英雄代表,不斷開展宣傳活動,每年編撰匯集先進人物的《光榮冊》,為先進人物著書立傳,拍電視電影,做先進事跡報道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在全世界6000多名員工中,有42名市級以上的勞動模範。吉林市評選的萬名文明市民中,356人進入文明市民行列,52人被評為文明市民標兵,居全市各行業首位。企業形象不斷提升,先後獲得吉林市形象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用戶滿意企業、中國跨世紀企業形象AAA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