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壹生困頓不得誌。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壹格的創造。
作為壹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詠史詩,留存下來的約有壹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壹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將自己的感情和議論自然地寓含在鮮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長的情韻,達到寓意的深刻性與形象的鮮明性、情昧的雋永和諧統壹,增強了詠史詩的藝術表現力。
李商隱壹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於是就通過詠物詩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遊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註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李商隱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所傳誦,但他的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這些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後世最多的關註。《錦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聖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壹種風格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