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啟山林”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釋義: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形容創業的艱苦。註意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篳路藍縷(bì lù lán lǚ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也作“蓽路藍縷”。
“篳路藍縷啟山林”也出自《史記.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王事”記載。
釋義:楚王熊繹初封楚國丹陽,開辟五十裏子男之田的荊山楚地,居住在青蒿蔞草荒草遍地的山野草莽,帶上楚國的桃弧棘矢及苞茅縮酒等貢品,乘坐上用竹子荊條做成的柴車,馳騁跋涉於朝向中原周疆的山林之間,以供事周王。
“篳路藍縷啟山林”中,櫛風沐雨是成語,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自先秦·莊周《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
釋義:狂風梳著頭發,大雨澆洗頭。
砥礪:意思為磨刀石,也做磨煉鍛煉,用來表示革命意誌,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間勉勵。
櫛風沐雨,是指經歷風雨,當然這裏是說人生道路上的風雨坎坷,是壹種比喻。
擴展資料: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那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
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縀和另壹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發生了爭執。晉軍暫駐在敖、郱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聲明:“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為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
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松戒備了。妳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先縀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
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國軍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有什麽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松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著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麽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參考資料1:百度百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參考資料2:百度百科-櫛風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