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1、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句詩的意思是怎麽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這句詩出自盛唐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壹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進壹步把自己的困苦丟在壹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全詩語言極其質樸而意象崢嶸,略無經營而波瀾疊出,蓋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2、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詩的意思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這句詩出自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沈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誌。作者又善於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
3、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句詩的意思是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父親。這句詩出自南宋詩人陸遊的《示兒》。原文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4、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句詩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壹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句詩出自顧炎武《日知錄·正始》,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品,對後世影響巨大。該書是壹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劄記,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劄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學術、政治思想,遍布經世、警世內涵。
5、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句詩的意思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這句詩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這首詩表現了林則徐因主張禁煙而受到謫貶伊犁充軍的處分,被迫在西安與家人分別時為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達了作者願為國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精神。詩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頗合大臣之體。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2.關於描寫《天下》的詩詞有哪些有以下五句描寫天下的詩句:
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陽樓記》
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顧炎武: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日知錄·正始》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註釋
1.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壹首歌行體古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壹座茅屋,總算有了壹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出自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原句為:“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3.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出自南宋陸遊的《示兒》,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意“本來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麽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壹天,在家裏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
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壹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4.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原句是:“保國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
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 關;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壹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5. 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壹詩,全詩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這首詩並不是出於國機二院的某著名引用,而是作於壹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則徐被充軍去伊犁途經西安,口占留別家人。林則徐還作自註:“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壹首雲: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壹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詩中表明了林則徐在禁煙抗英問題上,不顧個人安危的態度,雖遭革職充軍也無悔意。
3.關於描寫《天下》的詩詞大壹點氣勢的詞像嶽飛的滿江紅,就是貼近真正意義上的天下····
滿江紅 嶽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
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壹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這個好像是歌詞,也不知符不符合妳的要求。但我壹看到天下就想到這個了····
狼煙起 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 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 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 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英魂埋骨他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息 更無語 血淚滿眶
馬蹄南 去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黃 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中國 要讓四方來賀。
或者這個,這是貨真價實的古詩····好像是陸遊的《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八千裏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
南望王師又壹年。
前面兩句很有感覺吧····
或者這個···
太師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經典又直白的···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4.五句關於“心懷天下"的詩句有哪些1.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翻譯麽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
2. 範仲淹《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翻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3. 陸遊《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翻譯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父親!
4. 顧炎武《日知錄·正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翻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壹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5.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茍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翻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