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頭詩是壹種以所藏內容中的字詞為契機,進行創作的壹個詩歌形式的結果,盡管所藏被包容、隱藏在詩歌裏面,但是,實際上,它們卻是毫不相幹、各自獨立的兩個體系。
至於詩歌的內容,由於創作者各自視角的不同,知識儲備多寡的不同,內容選取的不同,以及對同壹事物認知的不同,盡管所藏是壹樣的,也都會造成千差萬別的詩歌結果出來。
對於求詩者來說,藏頭詩的內容壹般於己無關,所以,當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內容,還請冷靜理智對待;創作者有決定自己怎樣創作的權利,求詩者也有最終決斷到底選取某壹首藏頭詩、或者放棄某些藏頭詩的權利!
藏頭詩這個詩歌形式,是我們華夏詩歌體式中的壹朵奇葩,它原本就屬於密碼學的範疇,它的雅趣也就在於藏頭。但是,現在的許多人竟然不明白這壹點,求詩者經常提出壹些非分要求,而創作者也以盡量滿足這種非分為其最高追求,這其實是藏頭詩創作最大的悲哀,它會讓藏頭詩變得不倫不類、雅趣盡失!
藏頭詩創作的另外壹個帶有普遍性的惡習就在於,只是註重組詞造句,其結果就是,詩歌缺乏故事性,內容龐雜不統壹,東壹榔頭西壹棒槌,甚至於讓人不知所雲!故當力戒之!!!
《頤和園之嘆》
海水嘆息知為何?
洋人蜂擁做什麽?
海戰慘烈英雄淚,
玉碎香消卻無轍!
百年惡夢皆悲涼,
年年被人套枷鎖!
好大壽禮頤和園,
合汙同流錯錯錯!
註釋:1.頤和園:中國四大名園之壹。在北京西郊。金代為皇帝行宮,明代為“好山園”,清代改“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所毀。1888年,慈禧太後移用海軍軍費重建,改名“頤和園”。面積290萬平方米。分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萬壽山前有728米彩色長廊,山上有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等建築。長廊前為昆明湖,有清晏舫、知春亭、十七孔橋。東宮門內有仁壽殿、德和園、樂壽堂、玉瀾堂等建築。著名遊覽勝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